第181章 颉利可汗!(2 / 3)

加入书签

相对少了,很多人又回到煤矿处工作去了。

印刷工坊也开始忙碌起来。

不少人开始捡栗子,摘柿子这些。

萧然没有做糖炒栗子去卖,村里不少人都在炒,张锦禾也炒。

这个确实很赚钱。

好几家都在准备扩建房子,或者是修修之前的。

冬天冷,现在得趁早准备。

“是啊!变化挺大的。”萧然也把鱼钩刨了出去:“村里的人吃苦耐劳,现在的日子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

萧然没有揽功的意思。

李世民摆摆手,让张阿难回避一下。

“你小子,到底何处来的?还不肯说说?”李世民很好奇。

“世伯,之前我不是早就说了,我是西域回来的,大唐遗民。”

“你这话骗鬼去吧!”李世民没好气说道:“你这样的人,怎可能是西域来的?”

“那世伯觉得我是何处来的?”

“我要是知道,还能问你吗?”李世民一阵无语。

萧然没有要说的意思。

李世民也就没有再问,萧然没有敌意,也没有什么野心,李世民和其他人都知道。

萧然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是公认的。

“其他的就不说了,我们再说说纵囚归狱吧!”李世民看向旁边的萧然,“好的我听了太多,现在我想听听不一样的。”

李世民想听弊端,或者是不一样的评价。

萧然握着鱼竿的手顿了顿,目光落在水面上荡开的涟漪里,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语气比平时沉了些:

“世伯要是想听不一样的,那我就说点后世可能有人琢磨的话。”

“有后人看这事,未必全夸‘仁政’,说不定会说,这是‘政治作秀’。”

萧然侧头看了眼李世民,见对方没动怒,只是挑眉等着听下去,才继续说道:

“他们会说,世伯当初纵的,本就不是十恶不赦的死囚——之前世伯亲自核过名册,放的都是情有可原、有悔意的人,不是真的把所有待决死囚都放了。”

“旁人会觉得,这是‘提前筛好了人’,知道这些人大概率会回来,才敢做纵囚的事,说到底是为了显‘仁君’的名声,不是真的信‘所有人心有善念’。”

鱼竿在手里轻轻晃了晃,萧然又补充:

“还有人会说,给路费、发驿路券,甚至后续安排有手艺的人去工坊——这些周全,固然是仁政,可在旁人眼里,也像‘怕出岔子’的铺垫。”

“怕有人逃了,坏了‘君民互信’的名头,所以提前把后路铺好,让这些人‘不得不归’‘归了有好处’,算不得是纯粹的‘信任’。”

他伸手拨了拨水面的浮漂,声音放轻了些:

“当然,这些话不是说世伯做得不对——仁政落地,本就不能赌‘万一’,得周全,得让百姓看到回头的路,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可后世看历史,总爱挑‘不纯粹’的地方,他们不会身处贞观的处境,不会知道世伯夜里琢磨‘会不会有逃的’时的顾虑,只会站在远处,说‘这是演给天下人看的’。”

李世民盯着水面的浮漂,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鱼竿,过了好一会儿才笑了笑:

“倒是敢说,不过你说得对,后世看前朝,总隔着一层雾,哪能知其中的难处?”

“我当初纵囚,是想试试‘仁能化人’,可也没傻到拿国法当儿戏,筛掉十恶不赦的,是护百姓,也是护这‘仁政’的根基。”

“若真放了弑亲谋逆的,他们逃了,受苦的还是百姓,那才是真的错了。”

“世伯心里清楚就好。”

萧然也笑了,“其实这些‘不一样的评价’也不是坏事——往后的君主若想学‘纵囚’,看到这些话,就会明白,仁政不是‘演一场戏’,得真的选对人、铺好路、扎好民心的根,不然学了表面,只会弄巧成拙。”

“从这点看,这些‘坏话’,倒比全是赞歌更有用。”

水面上的浮漂猛地往下沉了沉,两人同时抬手,鱼竿弯起一道好看的弧度,池边的风带着秋凉,却没吹散这席坦诚的话。

一个君主听着后世对自己仁政的“挑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说着历史背后的权衡,倒比满朝赞歌更显真切。

李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