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萧然户籍独立!(3 / 3)

加入书签

想的还要早。

按照说法,那个时候萧然刚刚来栲栳村。

李丽质也知道,萧然在水潭旁边钓鱼遇到自己等人。

之前萧然不让李丽质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是怕影响这件事正常发展。

现在这件事结束,李丽质也就可以和李世民说说了。

不仅仅是之前萧然分析的,还有一年多以前的事情。

李丽质写了一封信,让李五送去长安城。

残阳透过立政殿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斜长的光影,殿内已点起烛火,跳动的光焰把案上的信纸照得透亮。

李世民刚处理完户部的秋粮奏报,内侍便递来李丽质从栲栳村送来的书信。

他拆开时本以为是女儿说些村中琐事,指尖却在扫过几行字后顿住,眉峰不自觉地挑了起来。

“丽质说,萧然一年前刚到栲栳村,就断定张大郎不会有事?”

他抬眼看向坐在一旁整理针线的长孙皇后,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错愕:

“还说,萧然早分析过,纵囚最后定会尽数归狱,连朕当初都没敢打包票,他一个刚进村的少年,倒看得比谁都透?”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绢布,走到案边,接过信纸细细读。

烛火映在她脸上,能看见她读到“一年前水潭边便说张大郎无虞”时,眼底闪过的笑意:

“这孩子的心思,比咱们想的还要细。”

“去年他刚遇着张家兄妹,就敢说这话,不是瞎猜,是真摸透了陛下的心思,也摸透了‘民心’啊。”

李世民指尖摩挲着信纸边缘,目光落在殿角那盏琉璃灯上。

灯壁透亮,还是张大郎烧的,此刻在烛火下泛着温光。

“朕当初纵囚,一是想试试‘仁能化人’,二是赌‘民心有信’,可夜里也难免琢磨,会不会有逃的?会不会让天下人笑朕妇人之仁?”

李世民轻笑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结果呢?三百九十人尽数归狱,连萧然这孩子,早早就把结果算准了,比朕这当皇帝的还笃定。”

“他哪里是算准了结果,是算准了陛下的‘仁’,也算准了那些囚徒的‘悔’。”

长孙皇后在他身边坐下,声音柔缓却切中要害,“他知道陛下惜才,不会亏了有手艺的张大郎,也知道那些囚徒不是十恶不赦,给他们一点信任,他们就肯守诺。”

“这孩子,是把‘君民互信’这四个字,嚼得比谁都透。”

李世民点点头,指尖在案上轻轻敲了敲:“丽质还说,萧然不让她早把这事告诉朕,怕影响纵囚的进程。”

“你看,他不仅看得远,还懂‘不干预’——知道这事儿得让它自然成,才能显出‘民心本善’,不是靠谁的特权或提前安排。”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朕治贞观这些年,最盼的就是‘君民同心’,可有时候,反倒是民间的少年,比朝堂上的老臣更能看清这一点。”

烛火“噼啪”响了一声,溅起一点火星。

长孙皇后拿起案上的杏仁酪,递到他手边:

“这不是坏事,有萧然这样的人在民间,能帮着陛下看清民心,也能帮着那些像张大郎一样的人,找到回头的路。”

“再说,丽质能跟着他学这些,也算是得了长进。”

李世民接过杏仁酪,喝了一口,暖意漫到心口。

他再看向那封书信,眼里已没了最初的错愕,只剩对“远见”的欣赏。

“明日没有什么事情,想去栲栳村看看几个孩子和阿爷,皇后你去不去?”李世民询问长孙皇后。

“自然要去的。”长孙皇后突然说道:“陛下,之前萧然一直没有户籍,现在还是附籍,应该是因为张大郎,怕张大郎多想。”

“现在既然张大郎赦免了,他这个为了的驸马,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户籍了!”

“朕差点忘记了这件事,对对对,明日刚好一起把户籍给萧然送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