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秋收的季节!(3 / 4)

加入书签

这话问我,我哪说得准?我连鸳鸯阵怎么摆都搞不清,哪知道以后有没有这军队?”

“书里的法子是好,可世伯你不也说了,得改改才合大唐的情?”

他转头看向李世民,眼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笃定,“就像我钓鱼,不是下了钩就有鱼,得等,还得看水情、看鱼饵对不对口。”

“练兵估计也差不多,只要世伯肯慢慢试,不着急一下子全铺开,再找些像李世伯那样懂兵法又肯较真的将领盯着,以后说不定真能练出来。”

萧然没把话说满,只顺着李世民之前的“试点”思路往下说。

既没暴露自己知道未来的秘密,又暗暗把希望落在了李世民的行动上。

毕竟这位帝王最吃“务实”这一套。末了,他还不忘打趣一句:

“反正真练出来了,世伯可得叫我瞧瞧,我也想看看,比那玄甲军还厉害的兵,到底是啥模样,是不是真能‘战无不胜’。”

潭风掠过,吹得萧然衣角晃了晃,那副“事不关己却又有点好奇”的模样,倒全然不像在讨论大唐军制的未来。

反倒像在说“下次钓鱼要不要换个地方”般轻松,恰好掩去了他话里藏着的“知道未来可期”的小心思。

看到东西这些搬运的差不多,两个人也就回到院子里面。

李世民去找长孙皇后几人,之前长孙皇后和杨妃也在收拾东西。

出来的太久,也该回去了!

虽然很喜欢栲栳村,但是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不可能一直在外面。

说不过去!

李渊和萧皇后情况特殊,长孙皇后是后宫之主,自然得回去。

杨妃的身份也敏感,也就是说萧皇后和李恪在这里,情有可原,李世民也不在乎。

听到长孙皇后要回去,李世民还是挺高兴的。

中午的时候,几个小丫头也回来了。

长孙皇后没有着急走,而是等午睡结束,又去学堂之后,这才跟着李世民离开。

......

入秋的栲栳村,最先变的是风。

清晨推开院门时,再没有盛夏的燥热扑脸。

反倒有股清凌凌的凉意裹着露水的潮气,沾在衣袖上,得搓搓手才觉暖和。

老榆树上的叶子不知何时染了黄,风一吹,就有几片打着旋儿飘下来,落在院角的陶盆里,漾开一圈细浅的水纹。

田埂上的草也褪了劲,从油绿变成灰黄,踩上去沙沙响。

最惹眼的是村外的玉米地,往日里青得晃眼的玉米叶,如今像被晒褪了色。

边缘卷着焦黄,风一吹,叶尖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轻响,倒比盛夏的蝉鸣更显秋静。

玉米秆也不再挺直,有的弯着腰,穗子垂下来,上面的穗须早干成了棕褐色。

萧然这几天天天来看,跟着萧然一起的还有李丽质。

萧然捏了捏玉米棒,又看了看旁边的土豆。

之前的种子,李丽质全部摘走,存放起来了。

等来年李丽质要育苗,看看能种出多少来。

“小郎君,是不是可以了?”李丽质问道。

“嗯,差不多了,明天应该也是好天气,五娘,叫世伯来,让他多带点人来。”

李丽质不解,“小郎君是带人干活吗?”

萧然指了指玉米,“这玉米的味道,五娘也知道,这个产量比粟米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这种事情,需要更多人见证一下。”

李丽质恍然大悟,“小郎君,我明白了。”

“红薯和土豆这些也差不多了,到时候一起收了吧!”萧然补充道:“带上测量的工具来,测测这里的面积,还有亩产这些。”

“好,我记住了!”李丽质看了看,“可惜现在不能吃。”

“现在还是太少,确实不能吃!”

萧然轻轻撒开玉米棒子看了看,里面的玉米粒很饱满。

这些做种子完全没问题的。

这些来年全部种下去,就是一小片了。

回到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