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房玄龄,魏征!(2 / 4)

加入书签

最难得的,是‘易种’。”

“方才问过三位农户,或老或少,都说‘比种瓜简单,浇水施肥跟着学就会’,连村里最拙于农事的老丈,地里都结了红果。”

他顿了顿,指尖轻点掌心,似在梳理思绪,“且看亩产,方才张村正说,一户半亩地,没有具体统计,产量远比粟米高。”

“即便往后价降了,算下来也比种粟米更赚钱。”

“更难得是栲栳村定的种子价——不高不低,既让本村人得些利,也不让外村人觉得重负。”

“这般‘不藏私、不抬价’,往后推广时,各村少了争抢,多了互助,省了朝廷多少调和的功夫?”

“这才是真的‘利民之基’。”

话音刚落,魏征便接话,“臣更看重两处。”

“其一,是‘秩序’——此前听闻煤矿、工坊暂歇,臣本忧心村民‘贪利忘本’。”

“今日见了才知,农户虽上心西红柿,却没荒了主粮地。”

“方才路过村东,见半亩粟米长势正好,农户说‘先顾饱饭,再赚闲钱’,这份清醒,是栲栳村风气之好。”

“其二,是‘长远’——臣问过照料西红柿最久的老农。”

“他说‘虫少,遇着天旱浇两遍水也能结’,还说萧小郎君教过‘摘老叶通风’的法子,连病虫害都有应对之策。”

“不是‘一时新鲜’,是能长久种、长久收的作物。”

“更难得各村来学,栲栳村人肯手把手教,没有半分藏私,这般‘共利’的风气,比西红柿本身更可贵。”

“往后推广,若都学此例,何愁地方不宁、民生不丰?”

两人话音落时,连李靖都在旁点头:

“臣观农户照料时的细致,却无急功近利之态,可知这作物不是‘悬在空中的利’,是能稳稳攥在手里的进项。”

“且易种、耐旱,便是往北方旱些的地方推,想来也可行。”

李世民听着,嘴角笑意更深:“不错,正合朕意。”

“这西红柿的好处,不在眼下卖多贵,而在‘普通人能种、能赚,还能守着本分’,这才是能撑得起民生的好东西。”

说话的时候,几人也溜达到了萧然家院子前面。

李恪拿着西红柿边吃,边往外走,看到李世民几人愣了一下。

连忙行礼,“阿爷,世伯...”

“嗯,萧然在吧!”李世民点点头。

“阿爷,在的,在的...”

另一次来的房玄龄魏征等人看到了院子里面的其他人,李渊,萧皇后,长孙皇后,杨妃...都是熟人。

李世民几人的到来,除了李渊,基本上都站起来了。

“阿爷!”李丽质走到李世民面前。

简单给萧然介绍了一下,李丽质说的很含蓄。

听到房世伯,魏世伯,萧然就知道了。

这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萧钰张二丫给几人上了一杯茶。

“世伯,怎么有空溜达过来了!”萧然笑着说道。

“来看看,西红柿,等一下顺便摘点带回去,太贵了,还买不到!”李世民打趣道。

开玩笑是真的,摘萧然的西红柿也是真的。

房玄龄魏征也问了萧然不少关于西红柿的事情。

能感觉到,萧然才是最懂的。

既然来了,蹭一顿饭肯定的。

等吃完,几人拿着篮子,准备去采摘西红柿了。

萧皇后,长孙皇后,张婕妤和杨妃也跟着。

这些事情不累,还挺有意思的。

房玄龄和魏征擦了擦,想尝尝生吃西红柿。

李世民指了指辣椒,“药师,之前我说的辣椒就是这个,冬季长途跋涉有大用,你尝尝。”

李靖摘了应该在衣袖上擦了擦。

“有点辣,别吃太多。”李世民还提醒了一下。

李靖看着手里的东西,“这个吃完,确实燥热,夏天有点不好手,冬天是好东西。”

“烧一下,撒点盐,或者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