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唐模范村!(2 / 4)
舒服了。
“嗯,钰娘这个也有立体的感觉了。”李丽质看了看说道。
萧然握着柳木炭笔,先眯眼盯了会儿桌上的方箱。
箱子朝着太阳的一面亮得发浅,背阴的一面沉得发暗,亮与暗的交界线在箱角处轻轻弯了道弧。
他指尖在纸上虚虚比了比,随即手腕轻压,炭笔侧锋贴着之前画好的箱形边缘,轻轻扫过背阴的那面。
“先找‘明暗交界线’,就是亮和暗的分界。”
他一边画,一边低声解释,炭笔在纸上留下一层淡淡的灰,“这线得跟着箱子的形走,不是直的,得弯一点,才像箱子真的有棱角。”
阎立本的目光瞬间锁在那道若隐若现的交界线上,呼吸都放轻了。
他画了半辈子肖像,也懂“哪里该深哪里该浅”,却从没想过要先找这么一道“线”。
往日画人物脸颊,是凭着感觉在颧骨处加墨,可萧然这样先定好明暗的分界,再慢慢铺调子,倒像是给物件“搭了骨架”,稳得很。
他忍不住往前凑了凑,看着炭笔在萧然手里转了个方向,从侧锋换成笔尖,在交界线旁轻轻压了压,那片灰瞬间深了些,成了箱身的暗面。
“暗面也不能全黑,靠近交界线的地方深点,往边上得慢慢浅下去。”
萧然的手腕轻轻转动,炭笔的痕迹像细沙似的铺在纸上,暗面渐渐有了层次,“不然看着像块黑补丁,不真实。”
李丽质也忍不住凑近,指尖几乎要碰到纸面。
方才还是平平的线条,不过添了几层炭灰,纸上的箱子竟像慢慢“鼓”了起来。
她平日里见惯了长安画师的山水,那些画里的亭台楼阁是勾了线填了色,透着仙气儿,可眼前这箱子,没有颜色,只凭炭笔的浓淡,却像能伸手摸到箱角的棱,比那些亭台更“实在”。
“这...这看着竟像真的箱子蹲在纸上了。”
她轻声感叹,眼里满是诧异,“往日看画,是瞧着好看,今日这画,倒像能摸得着似的。”
豫章公主也点头,指着箱子的亮面:“那亮的地方怎么不画?”
“亮面要留着,只轻轻扫点灰就行。”
萧然说着,用炭笔最细的那头,在亮面处轻轻带了两道,像是阳光照在上面的细痕,“要是画满了,就显不出亮了,得‘留白’,跟写诗留余味似的,只是这余味是‘亮’出来的。”
萧钰站在旁边,看着纸上的箱子一点点“立”起来,脸上的疑惑早没了踪影。
方才他画的箱子是平的,可萧然添了这几层炭灰,竟像给纸上的箱子安了“前后”。
亮的那面在前,暗的那面在后,连箱子底下的投影,都随着炭笔的轻重,近深远浅地铺开来,像真的映在地上似的。
“原来不单要画‘近大远小’,还得这样分亮暗......”
他喃喃道,心里彻底服了,之前觉得“不平行”别扭,如今才懂,这别扭里藏着“真”。
李渊和孙思邈也凑了过来,老两口眯着眼打量:“这箱子看着跟院里那只一模一样,连影子都像!”
孙思邈捋着胡子笑,“咱们平时看阎公画人,觉得像活的,可这画箱子,倒像能搬下来用似的,跟画山水不一样,山水是瞧着舒心,这个是瞧着‘真’。”
阎立本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小郎君这法子,是把‘光’画进纸里了!”
“往日我画肖像,只想着‘这人该是什么神情’,却没细想‘光照在他脸上,哪里该亮哪里该暗’。”
“要是照着这个法子画,人物的脸怕不是能更立体,连颧骨的弧度都能显出来!”
萧然闻言笑了,手里的炭笔在箱子的亮面又轻轻扫了道痕,算是画完:
“我就会这点皮毛,世伯你要是琢磨琢磨,肯定比我画得好。”
纸上的方箱静静“立”着,亮面透着浅灰,暗面藏着层次,连投影都带着阳光的斜影,竟真的像从桌上“拓”到了纸上。
李丽质伸手比了比,小声对豫章公主道:“往日看画是‘赏’,今日看这画,倒像‘看真东西’似的,没有那些云雾意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