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科举制度!(2 / 4)

加入书签

小郎君!”

“劳烦世伯了!”

“唉,小郎君说这个就见外了。”王慎是很乐意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颜勤礼点点头,看向萧然笑道:“小郎君,恭喜了。”

“颜公谬赞了,这学堂能成,哪是我一人的功劳?”

萧然转头扫过身后的张明德、王绩和攒动的村民,声音诚恳:“村正阿翁奔走召集,乡亲们出工出力,王先生愿留下教书,老样子也肯来指点——都是大家伙儿一起搭把手,我不过是牵了根线罢了。”

说到此处,萧然抬手对着长安方向拱了拱:“再者,幸得陛下体恤,肯赐下这些笔墨,肯记挂着教化之事,皇恩浩荡,才是根本。我这点微末之力,实在算不得什么。”

颜勤礼闻言朗声笑了,抚着胡须道:“小郎君这便过谦了。牵线不易,能让线串起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更不易。”

“先前那曲辕犁,解了多少农户春耕之苦;如今这学堂,又给多少娃娃铺了条明路——这些事,桩桩件件都落在实处,惠及的是百姓,增益的是民生,可不是‘微末之力’。”

他目光亮了些,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寻常人见了好处,或只顾自家;见了难处,或避之不及。可小郎君偏能把‘众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从农具到教化,步步都往根上扎。这般心性与作为,当得起这份认可,更当得起世人高看。”

越说萧然就越不好意思,更抵触这些事情了。

好在颜勤礼没有待多久就带着人回去了。

这是特地交代的,因为等一下李世民要来。

萧然让张大郎带人把笔墨纸砚送去学堂里面,给萧然的东西,张二丫张锦禾几人送回萧然家里。

按照之前说的,村里的孩子陆陆续续去了学堂里面。

两个小公主和三娘也在里面。

李丽质负责登记名字,其实有点乱,很多人名字不是没有就是很草率。

三娘其实也没有,张二丫的很草率。

要是叫大郎,有好几个。

这就很头疼。

王慎没有离开,也想看看学堂的事情,他是里正,在这里也合适。

李丽质和萧然说了这个情况。

萧然也头大,找到王慎和张明德,给几个小孩子起名字。

小公主的就是李明达,城阳小公主的是李梵音,三娘这个总不能叫张三娘,这样叫就太多了。

张明德略微思索,“三娘就叫张锦圆吧!”

“三娘,记住了,这是你的名字。”萧然觉得不错。

“好!”三娘很喜欢。

其他人也是如此,像张锦禾张锦年姐弟这种都有名字的一半都没有。

开始就是张明德,后面王绩王慎也跟着帮忙。

第一天也没有课程这些,倒是不急。

煤矿那边也暂时停了,萧然让休息一天,学堂附近很多家长。

对取名字不抵触,还很乐意。

张明德王绩王慎几人在村民心里是很权威的。

登记名字的陆陆续续进入学堂里面。

萧然不参与取名字,去安排座位。

萧然不会按照家庭背景排,除了两个小公主,其他的差不多。

就是按照身高来排,个子小的前面,大个子去后面,就是这样。

萧然的安排,其他人也没有意见。

两个小公主年纪小,肯定是前面的,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三个小丫头坐在一起。

年纪小,又不胖,一张桌子可以坐好几个。

登记好,李丽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很多和三娘一样,刚刚才有新名字,还得学会写。

学堂的窗棂上还凝着薄霜,被日头晒得微微发亮,里面飘出的童声细碎又清亮,像撒了把碎珠子在地上滚。

门口早围满了人,老的佝偻着背,小的被大人架在肩头,都往前攒着。

有人踮着脚,手扒着门框边缘,指节因为用力泛着白,眼睛却直勾勾往里面瞅——瞅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