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洗煤技术!(2 / 4)

加入书签

p> 后知后觉,萧然觉得很没有安全感。

这个时代还没有让萧然完全百分百信任的。

但凡是有这种人,房车的秘密萧然就会让他知道。

吃完饭张大郎要求耕地,之前忙着建房子,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家里有牛有曲辕犁,都不需要借。

干自己家的活,干劲足。

张二丫搬新家之后心情明显很不错。

忙着收拾家里。

萧然骑着自行车,带着三娘和小黑去村子里面溜达。

其他人家的柿子饼也快了。

正常来说是早就可以了,奈何之前好几天下雨。

带着三娘去看看柿子饼,有什么问题这些还能帮帮忙解决。

和村子里面的人也熟悉起来。

很多人帮忙建房子,萧然哪怕不知道叫什么,但是也眼熟。

差不多溜达了一圈,萧然没有回家,直接去看之前李世民给的地。

地契这些也给萧然了。

其他人还不知道萧然拿这些煤炭干什么。

萧然自然是想利用这些煤炭的。

马上入冬了,需要大量的木柴木炭这些。

价格会上涨,煤炭是很好的替代品。

只是原煤直接烧,风险极大,尤其家里密闭环境下,确实容易出事,硫化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刺鼻呛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最要命,都是隐形杀手。

原煤里那些带着浅黄铜色、有金属光泽的硬块黄铁矿,含硫量最高,必须捡出来——这东西一烧就冒呛人白烟,闻久了头疼嗓子肿。

用锤子敲碎煤块,看见这种“金属疙瘩”直接扔掉,肉眼就能分辨,不费功夫。

把煤块泡在水里搅动,泥土和细碎的硫铁矿颗粒会随水漂走,捞出来晾干。

不用像洗煤厂那么精细,哪怕简单过一遍水,都能减少三成以上的硫化物,烧起来呛味能轻一半。

硫化物好歹有呛味提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悄无声息就能让人昏迷甚至丧命。

可以让其他人用,但是要注意的事项必须叮嘱。

有条件的准备烟囱是最好,实在没有的,也得注意通风。

别说大唐这个时代的煤炭了,哪怕是到了近代,你烧煤炭不通风,也容易出人命。

特别是冬天都喜欢关窗户这些,一不小心就出人命了。

这个时代特别是村子里面,通风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

茅草屋,土坯房子,窗户还没有玻璃,算是比较透气的。

除了这些,还能加黏土在里面塑形。

黏土混合煤炭后,会在煤块内部形成细密的“骨架”。

燃烧时,黏土本身不燃烧,却能限制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既不会让煤块快速烧透成灰烬,也不会因氧气过多导致“爆燃”浪费。

这样煤块能持续稳定放热,延长燃烧时间。

一块掺了黏土的煤饼,能比纯煤块多烧近一倍时间,尤其适合农村冬季取暖、炕灶保温,减少频繁添煤的麻烦。

煤炭中的硫化物燃烧时会产生刺鼻的二氧化硫,不仅呛人,还会腐蚀炉具。

而煤粉、煤渣则容易随烟气飘成“黑灰”,污染环境。

黏土中的硅酸盐成分在高温下会熔融成“玻璃态”,像“胶水”一样把硫化物、细煤粉黏结在炉渣里,减少二氧化硫的挥发和粉尘飘散。

虽然比不上工业脱硫技术,但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能明显的减轻烧煤时的呛味和“黑灰漫天”的问题。

纯煤粉或碎煤烧起来容易“聚堆”,中间缺氧导致“闷烧”,只冒烟不旺火。

而掺了黏土的煤块结构疏松有度,能让空气从黏土形成的缝隙中渗透进去,帮助煤炭充分燃烧。

这样火焰更旺、温度更高,烧炕、做饭效率也能提升,同样重量的煤,掺黏土后能让炕头更热,且持续时间更长。

黏土随处可见,不用花钱买。

更重要的是,它能“消化”碎煤、煤粉,这些原本因为太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