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风起云涌三军汇流(1 / 2)

加入书签

初平三年五月(公元192年5月)

河北大地,风云激荡。

刘景的帅旗所指之处,四路大军如同四条奔涌的钢铁巨龙,从司隶、并州各处同时开拔。

车轮滚滚,卷起漫天烟尘。

马蹄雷鸣,震彻百里山河。

无数四轮运输车满载着粮草军械,在宽阔的驰道上汇成洪流,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

沿途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驻足观望。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军容鼎盛、气势磅礴的军队。

那寒光闪闪的锁鳞甲,那锋锐无匹的长戟,那队列中高高昂起的无数神臂弩,无不彰显着这支军队的无敌之姿。

震撼,敬畏,以及一丝对未来的期盼,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常山郡界。

北路军的玄色大旗与中路军的赤色大旗,在此地胜利会师。

吕布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远远望见刘景的帅旗,便立刻翻身下马。

他收敛起一身的桀骜,大步上前,对着亲自出迎的刘景,恭恭敬敬地单膝跪地。

“末将吕布,参见主公!”

刘景哈哈一笑,快步上前扶起他。

他用力拍了拍吕布坚实的臂膀,眼神中满是真诚的信任。

“奉先,中路军责任重大,乃此战之关键!”

“此重任,我只信得过你!”

吕布只觉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胸中战意瞬间被点燃。

他虎目圆睁,沉声应道:“主公放心!

布,必不辱命!”

吕布的身后,荀彧一袭青衫,缓步而出。

他对着刘景身侧的贾诩,微微拱手。

“文和先生。”

贾诩亦是还了一礼,目光平静。

“文若先生。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这常山大后方多亏有你的镇守,才能使我讨伐董卓无需担忧啊!”

“主公谬赞,这是在下的本职工作!

主公将后方重任交予我等,岂能不拼死效命?”

一阵寒暄过后,荀彧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

“此乃中路军的后勤转运、兵马调度及进军方略,还请先生过目。”

贾诩接过,展开细看。

竹简上,从每一支部队的行军路线,到每一日粮草的消耗与补给,再到遭遇突状况的应对预案,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片刻后,贾诩合上竹简。

“文若先生不愧是王佐之才,所做之事让人安心,稳妥之至!”

两位当世顶级的谋主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与此同时,南线。

魏郡,邺城。

赵云率领的五万南路大军,抵达了这座冀州重镇。

早已在此等候的冀州留守田丰,以及大将张合、高览,立刻出城迎接。

高览是早早的就接到了命令从常山南下而来了邺城。

张合与高览看着昔日的同僚赵云,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方面主帅,身披银甲,英姿勃,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庆幸与敬意。

帅帐之内,军事会议紧急召开。

郭嘉坐在主帅赵云身侧,刚准备开口询问清河郡的敌情。

田丰却已站起身,不等他问,便从怀中取出一副卷轴,直接铺在了沙盘之上。

那是一副绘制得无比精细的清河郡军事布防图。

图上,袁军的每一处兵力部署,每一座明哨暗哨,甚至每一处屯粮的仓库位置,都被用朱砂笔标注得一清二楚。

郭嘉接过地图,只看了一眼,眼中便爆出惊喜的光彩。

这上面的情报,比他麾下斥候花费数月探查到的还要详尽,还要准确!

他抬起头,深深地看着田丰,脸上满是自内心的赞叹。

“元皓先生,真乃大才啊!

未曾想先生早已未雨绸缪至此!”

“邺城由你坐镇,万无一失!”

“嘉,拜服!”

“有此神图在手,清河郡已是我等囊中之物!”

郭嘉此言一出,帐内所有将领精神大振,士气高昂。

北疆,幽州渔阳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