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种下的因得到的果宝藏真的在我脚下(1 / 2)

加入书签

“常山郡,太行山脉之中!”

轰!

张丹的话,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刘景和贾诩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整个书房,死寂无声。

刘景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他下意识地看向贾诩,正对上贾诩那双同样写满了骇然与不可思议的眼睛。

黄巾军席卷八州,积攒的惊天财富。

张角最后的底牌。

竟然就藏在自己的地盘上?

藏在常山郡?

这他妈的……开什么玩笑!

这比听说母猪会上树还要离谱!

“荒谬!”

贾诩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厉声喝道,声音冰冷刺骨。

“张角是反贼,刘大人是朝廷命官,常山郡是朝廷疆土!”

“他把自己的命根子,藏在死敌的眼皮子底下?”

贾诩的目光锐利如鹰,死死地锁定着张丹,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看穿。

“你当主公是三岁孩童,还是觉得我贾诩的脑子是摆设?”

“编造出如此拙劣的谎言,是想死得痛快点吗!”

贾诩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森然的杀机,让书房内的温度骤然降到了冰点。

面对贾诩的雷霆之威,张丹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但他的脊梁依旧挺得笔直。

他没有被吓倒,反而迎着贾诩的目光,大声反驳。

“军师此言差矣!”

“正因如此,才显出大贤良师的高明之处!”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张丹深吸一口气,开始解释这看似不合逻辑的一切。

“这笔宝藏的守护者,严佛大师,本是西域高僧,与大贤良师乃是生死之交。”

“大师为寻一处真正的清净之地,普度众生,曾云游天下。”

“他一路东行,途径冀州,所见之处,皆是战火纷飞,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官吏如狼似虎。”

张丹的声音变得低沉,仿佛在诉说一段悲惨的往事。

“大师心灰意冷,本欲离去。”

“可当他路过常山郡,进入元氏县地界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惊了!”

刘景的心头猛地一跳。

元氏县?

只听张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激动。

“大师在元氏县看到,这里的百姓,见了官吏,非但不躲不避,反而会笑着主动问好!”

“他看到,这里的田地,没有一处荒芜,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有余粮!”

“他看到,这里的孩子,脸上的笑容,是自内心的,而不是伪装出来的!”

“大师在元氏县盘桓数日,现此地竟真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张丹说到这里,目光灼灼地看向刘景,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敬。

“大师说,他走遍大汉十三州,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他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乐土,是传说中的佛国净土!”

“这才是大贤良师毕生追求,想要为天下百姓打造的世界!”

刘景彻底呆住了。

他整个人都僵在座位上,大脑一片空白。

他当初推行新政,开荒垦田,减免赋税,整治豪强,均分田地……

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出于一个现代人的良知,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能活得像个人样。

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一心为民的举措,竟然在冥冥之中,为自己引来了这样一笔惊天动地的财富!

这算什么?

好人有好报?

还是说,这就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这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间有些恍惚。

张丹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回响。

“严佛大师立刻传信给大贤良师,说他找到了太平道真正的根基所在!”

“他认为,元氏县的这位县令,虽是汉臣,其所作所为,却与大贤良师的理念不谋而合!”

“若起义成功,此地可为新朝都城之基石。”

“若……若起义失败,将宝藏藏于此地,也远比藏在任何地方都安全!”

“因为谁也想不到,黄巾的宝藏,会藏在一个将地方治理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