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朕为皇叔牵马(2 / 4)
脉,张、雷二卿莫要执着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城池能守则守,不能守则主动放弃,利用福建的山脉与叛军周旋。”
李瑛在圣谕中给张巡与雷万春下达了指示,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战略方针用兵。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经过了八年方才彻底平定,李瑛治下的朝廷才向燕军展开了一年的反攻,想要迅速解决燕军并不现实。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史之中的「安史之乱」打了八年,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打了三年多,唐朝在经过武氏内乱以及吐蕃压境的情况下想要一口吃掉安史集团并不现实。
安禄山手底下还是那帮人,史思明、安守忠、崔乾佑都在,唐军这边虽然多了一个王忠嗣,但李光弼却因为开辟了新战线没有参加唐燕之战,双方的军事对比与历史上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李瑛能够迅速控制洛阳,没有让叛军进入河南已经算是把这场战争造成的破坏降到了最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依靠国力一步步压制叛军,同时等待李光弼、哥舒翰平定吐蕃后回师增援,到时候必然能够一举平定安史之乱。
李瑛觉得仅仅调雷万春驰援温州还不够,于是又派七十三岁的李祎前往江南挂帅,统领整个南方地区的军队。
“让皇叔以七旬的年龄出征,朕心中深感愧疚。
然看到皇叔的身体依旧硬朗,又求战心切,朕只好把南方的重任托付到皇叔的肩上了!”
李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长安城南的安化门送行,殷切叮嘱这位胡须皆白的大唐老王爷。
自从「开元」元年,这位大唐宗室就为国戌边,先后和吐蕃、突厥、契丹、渤海等国家作战,一身转战数万里,足迹遍布辽东、北庭、安西等地,而又从不居功自傲,妄论朝政,堪称大唐砥柱,宗室楷模。
一个就连李隆基都完全信任,放心托付兵权的郡王,其节操与品行完全值得信任。
李祎一身甲胄,拱手辞别:“廉颇八十未老,臣今年不过七十三岁,愿为大唐再战十年!”
李瑛亲手扶李祎上马:“朕为皇叔牵马,江南百姓的太平就着落在皇叔身上了!”
“陛下宽心,老夫此去定挫崔乾佑之锋芒。”
李祎在马上拍了拍大唐天子的肩膀,目光坚毅,发出一声洪亮的叱喝,“启程!”
满朝文武同时叉手送别:“愿申王早奏凯歌,肃清江南!”
凛冽的寒风之中,李祎带着数百骑扬鞭南下,准备先去淮南地区寻找田神功率领的三万人马。
田神功之前在淮南遭到史思明的压制,向南且战且退。
但在史思明率主力北上睢阳之后,田神功开始主动向留守合肥、寿春的田承嗣、史朝义发起进攻,并且连胜数场。
由于兵力一直处在劣势,田神功便效仿叛军裹挟淮南的百姓加入唐军,并且秘不上报。
你们叛军不是所到之处就裹挟百姓加入你们造反吗,那我田神功也有样学样,我也裹挟百姓加入唐军,不从者杀之!
这与田神功在历史上大掠江南的行为几乎如出一辙,淮南的地方官多次向兵部控告田神功的暴行,俱都被李泌自作主张的压了下去,没有让奏折出现在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