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两个皇叔, 一碗水端平(2 / 3)

加入书签

大臣纷纷尬笑,原来自己还有用啊?

    “朕先抛砖引玉,把自己的几个人选道来。”

    李瑛又把话题抢了回来,“朕决定调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回京城出任刑部尚书一职,从此让陇右节度使空缺。”

    “那让何人统率陇右的十几万兵马?”

    兵部尚书李泌关切的问道。

    李瑛道:“目前陇右境内的兵马多达十三四万,不仅仅只有陇右节度使麾下的兵马,还有来自朔方、河西,甚至来自长安、洛阳的援兵,因此不宜再使用节度使担任主将。

    调皇甫惟明进京的同时,还要下旨擢升哥舒翰为陇右兵马大都督,统领陇右境内的所有兵力与吐蕃作战。”

    调走皇甫惟明之后,陇右境内的将领还有李楷洛、李光颜父子,以及去年冬天率部驰援的辛思廉、浑释之,以及从前在王忠嗣麾下效力的高秀岩与张守瑜。

    这些将领之中,辛思廉与李楷洛的资历要在哥舒翰之上,但能力与战绩都不如哥舒翰,其他的高秀岩、张守瑜、李光颜能力、资历、战绩皆不如哥舒翰。

    在皇甫惟明被调走之后,确实数哥舒翰最有资格接替,而且陇右的将士也都服他。

    毕竟和吐蕃人打了一年的时间,皇甫惟明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整个陇右全靠哥舒翰一个人在撑场。

    李泌建议道:“李楷洛与辛思廉都是十六卫大将军,臣建议给两人册封副都督,一来可以让两人没有怨言,二来也可以防止哥舒翰一言堂,毕竟他是胡人。”

    “行,就照李卿说的办!”

    李瑛稍作思忖,马上同意了李泌的建议。

    哥舒翰是突厥人,李楷洛是契丹人,严格来说只有辛思廉一个汉人。

    不过,考虑着李楷洛左骁卫大将军的资历,再加上还要照顾其子李光弼的情绪,所以给他与辛思廉每人一个副都督的职位无疑更加高明。

    李适之建议道:“陛下既然打算就此闲置陇右节度使,不如把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也调回来,让哥舒翰全面掌控陇右境内的兵权,同时为撤销节度使制度铺路。”

    “嗯……皇叔言之有理!”

    现在属于内部会议,对于同为李世民曾孙的李适之,李瑛也客气的以“皇叔”相称。

    毕竟李适之是李承乾的孙子,李祎是李恪的孙子,你前脚称呼李祎为皇叔,转头就称呼李适之爱卿,那就显得有点看人下菜了。

    李祎在李隆基时期因军功晋升为信安郡王,又被李瑛授予申王的爵位。

    李适之因为受祖父李承乾所累,在李隆基时期仅仅只有一个清河县公的爵位,现在虽然被晋升到了“庐江郡公”,但仍旧比血缘关系相同的李祎低了三个等级。

    目前在任的六部尚书之中,唯有刑部尚书空缺,既然留给了皇甫惟明,把崔希逸调回来任什么职位,这也是需要商榷的地方?

    崔希逸毕竟是封疆大吏,在李瑛还没获得权力的时候,就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给的职位太低了,难免会让人觉得鸟尽弓藏,明升暗降。

    崔希逸打仗没有多少功劳,但却做了最正确的站队,堪称李瑛的天使投资人。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