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劝即位汉贞观(2 / 4)

加入书签

方之望?臣惟愿大王上顺天意,下应人情,早正大位,使名分既定,纲纪复张,则天下有归,万民仰戴,神器有主,天命不僭。大王若迟疑不决,臣深恐豪杰解体,士庶离心,悔之迟矣!”

    言罢,他伏地再拜,声泪俱下,情真意切。

    “好,好,好!承勤,你的忠心,我知道了!”李善道再次把他扶起,说道。

    卢承勤擦着眼泪,说道:“臣失礼,敢请大王降罪。”

    “你一片忠心,我降什么罪?”李善道令在堂下从侍的王宣德,给卢承勤端来一杯茶汤,叫他喝了,笑道,“承勤,我还不知道你这般能言。说了半晌了,渴了吧?喝口水,解解渴。”

    卢承勤赶忙谢恩,接过喝了。

    李善道回到主位坐下,叫他也坐,又与他说了几句话。卢承勤今来谒见李善道,要说的话,都已说了,李善道又刚才两次给他说正在忙着,便不敢过多打扰,就识趣地辞拜而出。

    送他到堂门口,见他身影出了院子,李善道转回堂上坐下。

    再来审阅魏征、裴矩等拟的抚民条陈,李善道却有点心不在焉了。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闲暇之时,他没少看史书。卢承勤适才的劝进之言,大抵意思,出於莽新末年,耿纯进劝刘秀称帝之语,他自是知晓。但不论卢承勤所言出自何典,这通话的意思是不错的。

    “三劝三让”,已经进劝两次,让了两次了,姿态差不多了,再来一次进劝,就可接受了罢。

    李善道提笔,在空白的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却是“贞观”也。该词出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即正,观即示”,意指以正道示人。

    ……

    倏忽已入三月,中旬这日,魏征、屈突通为首,这次连河东的刘黑闼、李靖、陕县的秦敬嗣等的名字也都列入了,还有新降从李善道的朱粲等,并及河北、山东、河南、河东、陕虢等地,凡属李善道治内的诸州、诸郡长吏,亦或名在其间,或单独上表,第三次群臣劝进。

    表云:“臣等昧死再拜上言:臣闻天道冥渺,必显兆於尘寰;帝运攸归,终垂象於黎庶。今海内鼎沸,群雄逐鹿,而天命所属,已在大王。臣等不避斧钺,敢沥肝胆,陈情於前。

    “窃观谶纬所载,‘李氏当王’之谶,播於天下;‘桃李子,得天下’之谣,遍传宇内。昔大王潜龙在渊,栖身瓦岗,所居之地,‘桃花谷’也,谷中桃李繁茂,春华秋实。此非天意默示,谶应名实者乎?桃李之兆,早植根本;天命所归,岂是偶然!

    “暴隋无道,荼毒生灵,大王首倡义师,奋雷霆於瓦岗,群雄影从,乃共伐之。此匡天下之第一功也。宇文化及弑君篡逆,祸乱朝纲,大王提虎狼之旅,破奸佞於黎阳。贼党授首,此再造伦常之第二功也。翟让蒙冤罹难之际,大王悲愤填膺,誓雪奇冤。三军缟素,志士从义,此彰天下忠义之第三功也。李密自恃王者不死,窃‘桃李’之谶,悖逆反复,荼毒河南。大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削平之,此非唯拯黎民於水火之第四功,尤诚伪不胜真之明验也。

    “至若平定河北,肃清山东,收河南於版籍,此皆大王神武,席卷八荒。武功既著,文德尤彰:开黎阳、兴洛二仓,赈济饥馑,活民百万。当是时也,饿殍得以复苏,流离得以安堵,老弱负釜甑而归,壮者荷锄耒而耘,此仁之一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田租减其三成,户调去其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