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细察形异进先取(3 / 4)

加入书签

p;  李善道顾笑与于志宁说道:“元道此策,擒贼先擒王之策。”

    于志宁应道:“不错。冀北四部,窦建德最雄,第一,不能再给他稳固内部的时间;第二,只要能先将他歼灭,河北之地,明公已得其六七,余下三贼,不用明公再攻,彼等自来附矣。

    “且元道对窦建德目前所处之形势的分析,也分析得很对。地利方面,窦建德的地利最差;人和方面,魏刀儿、宋金刚皆畏他,闻之其部前时入涿,与罗艺亦有交战,是明公若攻窦建德,魏、宋、罗三部不仅必然不会帮他,或许三部还会趁机夹击於他!

    “地利、人和俱差,又其最雄,不可再给他发展的时间,先灭窦建德,此诚然之上选!”

    得到了于志宁的赞成,观李善道神情,对自己“先取窦建德”的建议也是同意的,高元道精神更振,补充说道:“明公‘擒贼擒王’之此语,言之极是;司马所议,亦极是也!魏刀儿、宋金刚、罗艺无不畏惧窦建德,当攻窦建德之际,明公一檄传与,以盟好笼络之,此三辈或如司马所言,很有可能,就真的会与明公联兵攻灭建德。四面皆敌,建德不亡何存!”

    摸了摸短髭,李善道抿口茶汤,说道:“形势上分析来说,元道,你分析得很对。可有一难。”

    高元道自知李善道所说之“难”是甚么,问道:“明公所谓之难,是否用兵之名义?”

    “然也。元道,师出当有名。师出若无名,便是不义之战,一则将士就难不畏凶险,奋勇进战;二则敌国将士同仇敌忾,或就会拼死抵抗;三则,……元道,这於我的名声亦不利啊。”

    高元道已经虑到此点,胸有成竹,自告奋勇,说道:“名义此点,明公不用多虑!仆敢请,愿为明公取得用兵之名义。”

    李善道这下可是颇为惊讶了,端着茶碗,停下动作,说道:“卿可为我得名义?”

    “仆家渤海南皮县也,仆家在南皮,稍称右姓,仆愿还乡,聚众据县以遥附明公。渤海,现为窦建德所据,建德势必遣兵攻仆。到那个时候,明公不就有北进用兵的名义了么?”

    高元道、高季辅兄弟对外都自称是其家之籍贯系为“渤海蓚县”,此是因“渤海高氏”此族,其族之郡望就在蓚县。高欢等都是蓚县人。蓚,与条同音,西汉时周亚夫被封条侯,其封邑即在於此,当时,蓚县此地属渤海郡。但经过长久的变迁,此县现下尚有,然已不属渤海,现在是属於信都郡了,与渤海郡间,隔着一个平原郡,相距有个百十里地。

    因而高元道、高季辅兄弟他们的家乡,实是不在蓚县。他家是渤海郡人不假,其家乡是在南皮。南皮沿着济水西南而行,过平原郡的东光,就是蓚县。

    但话再说回来,他家自称籍贯蓚县,这也不错,汉时,南皮、东光等地就曾是蓚县之地。

    且也无须多说。

    高元道、高季辅家在他们家乡,的确是个右姓大族。他俩的父亲,仕隋至万年县令,他俩的祖父仕北魏至安德太守,他俩的族人中现出仕为隋官者颇有,实乃当地名门。要不然,高季辅才二十多岁,也不可能在他投李善道,此前尚在家乡时,就“群盗多归附之,众至数千”。

    如果高元道回去他的家乡,借着他家在当地的名声,打起李善道的旗号,渤海郡他肯定打不下来,但聚集个几千人,将南皮占下,则如他自己所言,这确是他完全能够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