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刀泉寺(3 / 3)

加入书签

,帽檐下的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茶渍染黄的牙齿,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核桃褶:"

你这就孤陋寡闻了。

"

说着抬手重重拍了拍路人肩膀,金属肩章相撞出清脆的"

咔嗒"

声,惊得路人踉跄半步。

"

老话说北有归元,南有刀泉,这庙可是藏着一千八百年的故事。

"

他故意拖长尾音,喉结随着语调上下滚动,眼底闪烁着狡黠的光。

蝉鸣声突然暴涨,像是煮沸的油锅炸开。

路人跟着周队走到殿前古槐下,粗糙的树皮上裂纹纵横,宛如被利刃反复劈砍过的疤痕。

树洞里斜插着半截褪色的红绸,在风中轻轻摇晃,边缘磨损得像老人的胡须。

周队蹲下身时,藏青色制服的膝盖处绷出紧绷的褶皱,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指尖,摩挲着树根处凹陷的青石:"

公元2o8年,关羽在这屯兵遇上大旱。

"

他突然压低声音,沙哑的嗓音混着蝉鸣,惊得路人不自觉地弯腰凑近,几乎要贴上他汗湿的警服肩章,"

你想想,几万士兵没水喝,军心都快散了。

"

"

然后呢?关二爷显灵了?"

商妮抱着一叠调解文书翩然路过,马尾辫随着步伐轻快晃动,梢还沾着几粒哄女孩时蹭到的彩色亮片。

她歪着头,珍珠胸针在领口轻轻摇晃,嘴角勾起俏皮的弧度,杏眼亮晶晶地盯着周队。

周队神秘一笑,古铜色的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得意。

他利落地起身,警靴碾过地上的松果,出清脆的碎裂声。

"

看好了——"

他大步走向大殿角落,手指重重戳向斑驳的壁画,震落细小的墙灰簌簌飘落。

褪色的颜料间,红脸长须的武将圆睁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劈开地面,云气蒸腾间,白练般的泉水喷涌而出。

"

关公用两百斤的青龙刀连砍三刀,地底下就咕嘟咕嘟冒出水来。

"

他模仿劈砍的动作,宽大的手掌在空中划出凌厉的弧线,"

泉水染成红色,后来人就叫这刀泉。

"

说罢挑眉看向路人,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仿佛自己就是那段传奇的见证者。

原来,据史料记载,这座历经18oo年的刀泉寺为三国时期所立,公元2o8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天气炎热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

关羽闻知,甚是着急,拿起他2oo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

没想到,勇武无比的关羽几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着‘刀泉’。

除了记载的故事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

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

时值盛夏,酷暑难熬,士兵极度缺水。

于是,关羽派兵四出寻找水源。

这里,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

百姓们为求水用,得给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

’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

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

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不久后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

这就是伏虎山。

伏虎为山后,大刀重回关羽手中。

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

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

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

然后,关羽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