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胆怯柔弱村花VS温柔贴合知青(3 / 4)

加入书签

着他的目光,也从自己挎着的布包里拿出一个用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递过去,脸颊飞起两朵红云:

“这个……给你,挡挡风寒。”

是一条深灰色的毛线围巾,针脚不算顶匀称,却厚实,织得密密匝匝。

谢筠尘接过,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两人都像被烫了一下似的缩回手。

他将围巾仔细地绕在脖子上,羊毛粗糙温暖的触感瞬间隔绝了往领口里钻的冷风。

“南湘,”

他围好围巾,目光灼灼地看进她眼睛里,雪末子落在他浓黑的眉睫上,顷刻融化,

“我们处对象,成吗?”

没有多余的话,直白,却郑重。

李南湘的心像揣了只兔子,快要跳出来。

她红着脸,重重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雪落,却清晰无比:

“成。”

雪花无声飘洒,落在两人肩头,落在新围的围巾上,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干净得只剩下彼此。

桃溪村巴掌大的地方,谢筠尘和李南湘处对象的消息,像长了腿,没两天就传遍了。

村民们有咂嘴羡慕的,有私下里嘀咕“城里人靠不住”的,多数人还是觉得,一个是有本事的文化人,一个是村里顶漂亮的姑娘,倒也般配。

李保国和李爱玲却添了心事。

夜里,煤油灯豆大的光晕下,李保国吧嗒着旱烟袋,眉头拧成个疙瘩:

“南湘,谢知青人是没得挑,可他是城里娃,爹娘都是念大书的,迟早要飞回去。咱这桃溪水浅,留不住真龙。”

李爱玲也叹气,拉着女儿的手:

“闺女,你想明白没有?他将来回城了,你咋办?跟着去?那城里是好待的?爹娘舍不得你受委屈。”

爹娘的话像石头压在李南湘心口。

她寻了个机会,在村后那片收割后的稻田埂上,把父母的担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谢筠尘。她低着头,用脚尖碾着干枯的稻茬,声音闷闷的。

谢筠尘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言语。他弯腰从田埂边拔起一根干硬的草梗,在手里慢慢捻着。

“南湘,你看这稻茬,”

他声音平稳,像溪水缓缓流淌,

“根还扎在泥里呢。等开了春,下了雨,照样发新芽。”

他停下动作,转过身,目光沉静而坚定地看着她,

“我的路,想和你一块儿走。不管前头是田埂,还是大桥。”

他没有指天誓日,但“一块儿走”和“不管前头是啥”,像定盘的星,稳住了李南湘晃晃悠悠的心。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

谢筠尘开始有意识地督促李南湘看书,把自己带来的高中课本、复习资料一股脑儿找出来给她。

恢复高考的消息,像一声惊雷,炸响了沉寂多年的乡村。

那一年,李南湘二十岁了。

在谢筠尘的系统指点和她自己的咬牙用功下,本就有些文化底子的李南湘,和他一起扎进了紧张的复习中。

无数个夜晚,两人就挤在李家堂屋的八仙桌旁,共用一盏煤油灯。

他讲数理化,逻辑清晰;她背文史地,心思灵巧。

有时学得头晕眼花,抬起头,看见对方同样疲惫却亮晶晶的眼睛,相视一笑,那累便散了大半。

走进考场,等待放榜。

消息传来那天,整个桃溪村都沸腾了——谢筠尘和李南湘,双双考上了省城的华东大学!

李保国捏着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手抖得厉害,李爱玲撩起衣角直擦眼角。

所有的担忧,在这一刻,都化成了扬眉吐气的喜悦。

大学校园,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他们成了同学们眼中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学那深奥的物理,她念她喜欢的中文,在不同的书本里耕耘,却始终并肩走在一条路上。

图书馆里安静的陪伴,梧桐树下并肩的身影,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后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们见证了彼此最好的年华,从桃溪村的田埂,走到省城宽阔的马路,那份情意,在岁月的沉淀里,愈发醇厚。

毕业,工作,结婚,一切都水到渠成。

婚礼办得简单,在省城请了老师和同学,又回桃溪村摆了几桌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