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 / 3)

加入书签

黄昏前雨住,空气湿凉。

北坡看更,是硬仗。

夜色刚压下来,段根生已在坡顶等着。

北坡是块斜地,靠着沟壑生树,下面是甘薯和一片晚玉米,容易藏人。

三人没点灯,只用黑布把煤油灯罩住,留一线光。

“先布两道‘响弦’,一高一低。”

阮时苒压低声音,“再把第三道放在坡顶斜面,角度冲沟边,谁上来,先响上面那根。”

段根生看她一眼:“你这脑子,能去当参谋。”

他说的是半真半玩笑。

“我只会摆线。”

她笑,把竹片按进泥里,指尖快得像织网。

风从沟里灌上来,衣角冷得直抖。

宋斯年把自己的外衣一把搭到她肩上,她偏头瞪他:“你冷不冷?”

“我热。”

“骗谁?”

“骗你。”

他低笑,却不拿回去。

远处忽然有一串极轻的脚步。

三人屏息。

下一息,“嗒”

——上面那道线先响了,随即第二道“啪”

的一声脆响,泥面被鞋底一压,留下一串半月形印。

步伐快,却乱。

“不是熟手。”

段根生吐气。

“等他下坡。”

阮时苒压手,示意不动。

果然,黑影不敢上顶,绕着斜面滑向沟边。

第三道线没响——那人绕开了,那就不止一人。

第二个?她心里一紧。

“右边。”

宋斯年忽地扯她臂膀,手像钢钳一样稳。

话音未落,右侧草丛里“嗒”

的一声破皮响——是她预备的备用线。

“动!”

段根生低喝,三人一左二右兜过去。

黑影猛然窜起,踩烂草根,直往沟下跳。

宋斯年身形极快,一记扫腿把人横生生抽倒,柴刀横在喉下:“不许动!”

灯光罩子掀开一指缝,冷光一斜。

面孔是陌生的,外地人。

鞋底纹路宽而浅,正是“八字步”

的同伙。

阮时苒蹲下,用布片从鞋边擦了一点泥,指尖一搓——细小的白色颗粒在泥里亮。

她抬眼:“盐。

鞋底粘的不是我们这边的井土,是晒场边的盐碱。

黄桥那边。”

段根生眯起眼:“你还会验泥?”

“书上看过。”

她把泥搓散,“不是本村路。”

“押人。”

段根生一声令下。

比起南沟口,这一回更利落。

她要的不只是抓人,是沿着线把‘外来’的路定死。

人押到大队部的临时屋里,外头已经围上人。

一传十十传百:“北坡又逮着一个!”

“这回怕不是一条线上的——”

“看样子,真不是我们村的!”

怀疑像雾一样被风撕开,露出一个清晰的方向。

刘会计把桌子一拍,翻出本子,眼皮都不抬:“再加两分工。

还有,那张书桌和煤油灯——长期借用。”

“会计你别乱批,”

有人打趣,“再借人家怕是要成‘公家书屋’了。”

“怕啥?”

刘会计哼,“人家记值更、教响弦、抓贼,我借她灯借她桌——我心甘情愿。”

徐前进也在旁边笑:“这回谁再嚼舌根,我先扣他工分。”

这话不是说给谁听,是说给所有风声听。

夜深散场,回院时,槐树在黑影里轻轻摇。

宋斯年把扁担靠门,顺手把她肩头外衣提回来给自己披上,随口:“借灰还土。”

“啥?”

她没转过弯。

“灯和桌。”

他伸手弹了弹桌角,“借灰还土,借出去的,迟早要换回——最好换成你要的‘时间’。”

她笑:“你还会掉书袋?”

“跟你学的。”

他弯腰把火点着,煤油灯“噗”

的一声亮起。

淡金色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长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