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夜色再一次沉下来。

阮时苒在院里关好门闩,和宋斯年对视一眼。

昨晚只是“认人”

,今晚,她打算再深入一步。

榆树湾。

老榆树的影子横在地上,黑得像刀切。

几盏昏暗的马灯挂在树杈上,把周围照得忽明忽暗。

那几个人影果然又出现了。

木板车停在一边,黄麻袋鼓鼓囊囊。

跛脚的男人坐在袋子上,低声招呼:“票先来,货后到,不讲价。”

今晚,比昨夜多了两个人影。

一个穿旧军大衣的,腰间鼓鼓的,看不出是什么;另一个则手里拎着秤杆,来回打量。

“布票三张,糖一斤。”

“油票两张,白面十斤。”

声音压得极低,却清清楚楚传进阮时苒耳里。

她眯起眼。

果然是“票换粮”

钱,他们不收。

因为钱会留下痕迹,但票不一样,票是真正的命。

宋斯年眼神冷厉:“今晚动手,把人抓回去?”

阮时苒轻轻摇头:“现在动,咱们什么也查不出来。

得顺藤摸瓜。”

她伸手从袖口摸出一张“针线布票”

,是白天特意留出来的,递到宋斯年手心。

“你去换,别要多,就要点糖。

探路,不惹事。”

宋斯年皱眉,却没拒绝。

他走出暗影,笔直走向那群人。

跛脚的男人抬头,目光一凌,随即压下声音:“票呢?”

宋斯年轻轻一抖,把票压在秤杆上:“一张布票,要糖。”

那人狐疑地盯着他看了几秒,才伸手接过票,换了一小布袋丢过去:“糖在里头。

记住,下次要多带票。”

宋斯年接过,转身离开,整个过程冷静沉稳。

暗处的阮时苒心里暗暗点头:这男人,真能稳住场子。

——

两人回到村口,刚到小院门口,耳边忽然传来几声碎碎的窃笑。

“半夜往外跑,不知干什么呢。”

“呵呵,咱也不敢说,免得惹祸。”

是知青大院里的两个女知青,压根没遮掩,眼神里带着揶揄。

阮时苒停下脚步,目光淡淡扫过去:“真有闲心关心我,不如明天多薅两行草。

嘴皮子可不算工分。”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推门进院。

那两人脸色青红交加,被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另一边,知青大院里,程薇正在拿话挑拨。

“你们瞧见没?阮时苒和宋斯年天天半夜不在屋,不知道干什么去。

要是传到公社,怕不是要扣‘作风问题’的帽子。”

说着,她眼神刻意飘向顾孟舟。

谁知顾孟舟只是淡淡一瞥,冷冷一句:“行得正坐得直,别总拿别人说事。”

程薇脸色瞬间僵住,指尖死死抠着手心。

夜深了,阮时苒在灯下拆开布袋。

糖粒在昏黄灯光下晶亮,像是另一种财富。

【原书里这一幕是薇薇第一次接触黑市,现在全被苒苒抢走】

【黑市线彻底偏了,这爽点直接拉!

太阳刚升起时,清河村的鸡鸣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夹杂着泥土与露水的清凉。

阮时苒被安排跟着女知青们去西头的玉米地薅草。

薅草这活表面轻巧,实际上最折腰,手里要不停抠草根,太阳一晒,汗水和土灰混在一起,能把人折腾得精疲力尽。

程薇眼珠子一转,娇滴滴地开口:“徐队长,我手腕还没好呢,昨晚洗衣服的时候都扭疼了,我能不能去碾房筛面?我保证能把面筛得漂漂亮亮。”

几个女知青一听,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她这是明摆着躲轻活。

徐前进眼皮一抬,正要拒绝。

阮时苒却忽然笑道:“正好,我去碾房吧。”

“你去?”

程薇一愣。

阮时苒淡淡:“昨天我刚帮着修过石磨,比别人熟。

要是让我去薅草,只怕浪费工夫。”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