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周瑜的计策。(2 / 3)

加入书签

尝不是一个办法,还请主公赐教。”

周瑜咧嘴一笑,道:“问沙摩柯。”

话音落下,众人的视线全都落在沙摩柯身上。

“呵呵。”沙摩柯不假思索道:“就南蛮的穷样,才有几支箭矢?”

众人闻言愕然,旋即面露恍然之色。

半渡而击,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箭矢。

岸上的一方,需要大量箭矢,对正在渡河的一方进行远程攻击。

倘若没有充足的箭矢,半渡而击就是一句空话。

以南蛮的情况,显然不具备这种硬实力,这点同为蛮人的沙摩柯最清楚。

不是说蛮人不会制作箭矢,而是蛮人缺少铁料。

沙摩柯非常清楚蛮人的生活方式,乃是通过渔猎活动在山林间。

作为赖以生存的手段,蛮人的箭术都很好,毕竟打不到猎物就意味着饿肚子。

同样,蛮人的箭矢非常垃圾。

基本都是用兽骨、兽牙打磨后,做成尖锐的箭头。

甚至于射杀猎物后,还需要回收箭矢、反复利用。

损坏或者丢失一支箭,都能让一个蛮人家庭心疼好多天。

在投奔周瑜之前,沙摩柯与族人们,过得就是这样的日子。

孟获与祝融没打算半渡而击,一方面是不太懂利用水流作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箭矢。

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想着要么逼退周瑜,要么围歼周瑜,故而压根就没生出半渡而击的念头。

另一边。

“你是怎么想的?”祝融开口发问。

孟获神色阴晴不定,一时间难以下定决断。

后退?

意味着周瑜方面,多出三里的缓冲空间。

原本十拿九稳的战事,不免生出几分变数。

尽管这“三里”的变数,很可能微乎其微,但孟获却有些不甘心。

毕竟事关南蛮部族的荣辱存亡,哪怕多出一丝一毫风险,就足以让孟获慎重考虑。

不后退?

又担心周瑜直接退走,从而错过这次良机。

更担心周瑜下次前来,直接领着十万大军南下。

沙摩柯走的太干脆,丝毫不给讨价还价的余地,眼下只能二选一,这个抉择实在太难了。

“夫人的意思呢?”

半晌后,孟获向祝融投去求助眼神。

“如何才能一劳永逸,解决南中的问题呢?”祝融反问道。

“不可能。”孟获摇头道:“只要汉人不死绝,就永远会进犯南中。”

“没错。”祝融又问道:“如何能让汉人在一段时间内,不敢侵犯南中呢?”

“夫人有话但说无妨。”孟获径直发问。

“击败一位大人物!”祝融沉声道:“例如那位舒侯。”

“我派人打探过,舒侯在天下间名气很大。”祝融继续道:“若能将其击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人绝对会变得谨慎,不敢再对南中生出妄想。”

“如果击杀呢?”孟获冷不丁问道:“能否让南中几十年无忧?”

“不知道。”祝融摇头道:“你说的确实有可能,但我奉劝你别这么做。”

“为何?”孟获不解追问。

“也有可能引来汉人的疯狂报复。”祝融提醒道:“你杀了南方霸主,他的儿子、他的部下,会不会拿南中来泄愤?”

“十万大军...”祝融说着连连摇头。

“怕什么?!”孟获一咬牙道:“十万大军也奈何不了十万大山!”

“若能杀了周瑜,大不了藏进深山老林,我就不信汉军能永远不走。”

“击杀也好、击败也罢,首先要让对面过来再说。”

祝融没有纠缠这个话题,抬手指着对岸的旗帜。

“那就是舒侯的大纛,代表他本人就在军中,放不放对方过来,你决定吧。”

说罢,祝融径直转身离开岸边。

对于此战打不打,祝融内心更倾向于打。

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祝融觉得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和平,而不是一位妥协。

但对于周瑜杀不杀的问题,祝融就持保留态度。

祝融清楚汉人王朝的强大,杀了这么一个大人物,恐怕对南蛮而言,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