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周瑜的“美元”霸权!(2 / 4)
会觉得方便呢。”
先前有言,纸币之所以值钱,不在于纸张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背后的国家信誉。
铜钱之所以值钱,不在于国家信誉,而在于铜本身的价值。
刘巴要求直百钱与雪盐挂钩,其实就是赋予铜钱国家信誉,从而得到百姓的认可。
如何让百姓认可直百钱?
国家信誉看不见、摸不着,老百姓们也不懂。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跟一样刚需商品直接挂钩。
只要这个钱能花出去,老百姓自然就认可背后的价值。
哪样东西对老百姓是刚需?
盐!
但盐其他地方也有,还是不够保险。
正好,周瑜弄出来的雪盐,不仅具备刚需价值,更是全天下独一份。
用雪盐来担保直百钱的价值,既稳妥又保值。
举个例子:美元直接挂钩石油。
由于石油是全世界的刚需,所以美元值钱!
同样,在雪盐问世后,要不了多久也会成为全天下的刚需,与之挂钩的直百钱就能值钱。
一枚五铢钱价值一文。
一枚直百钱价值百文。
本质上,两者都是一枚铜钱,但面额差了九十九文。
雪盐的作用,就是为这“九十九文”的虚拟价值做担保。
老百姓拿着直百钱,只要能花出去,自然就不觉得亏本。
尤其,还能买到最刚需的雪盐,也就无所谓钱币本身的价值,甚至还会觉得方便。
为何?
铜钱有分量,尤其大额交易时,往往要带很多铜钱。
沉!
原本上街要带一百斤五铢钱,换成直百钱就变成一斤了。
若说对老百姓还不明显,那么对于各大商贾而言,这种便利就会更明显。
本来需要拉几十车、几十船的大量铜钱,有了直百钱后,就能减轻百倍分量。
尤其对于远距离的商贾来讲,运输成本会大大减少。
可想而知,有了直百钱后,商贸往来会更加繁荣。
“妙啊。”庞统感慨道:“往后,咱们绝不会为缺铜而发愁。”
华夏地大物博,但其实有个很尴尬的问题。
缺铜!
别看古代一直用铜钱作为货币,其实历朝历代都会面临这个尴尬,缺铜去铸造钱币。
铜钱的需求量本就很大,还有武器甲胄方面的消耗,以及钟鼎各种青铜器的需求。
简而言之,需要用铜的地方太多,就造成了缺铜的窘境。
尤其,古人还贼喜欢往地下埋点陪葬品...
直百钱的出现,可以让钱币的“耗铜量”缩减百倍,周瑜治下自然不会缺铜。
“不止于此。”刘巴得意道:“往后,咱们铸币不仅不会赔钱,而且还会赚钱!”
“对啊!”庞统一拍大腿,“铸一枚直百钱,就能赚九十九文!”
先前有言。
一枚五铢钱价值一文。
一枚直百钱价值百文。
两者本质上一样,都是一枚铜钱而言。
自然,铸造一枚直百钱,就相当于赚了九十九枚五铢钱。
至于刘巴所说的铸币亏钱,在古代也的确存在。
印钱这种事情,放在后世肯定血赚,但在古代多少有些出力不讨好的意味。
还是那句话,铜本事具备价值。
把价值一文钱的“铜”,加工成一枚价值一文的“钱”,本质上没有赚。
铸币过程中,还要付出采矿、运输、人工、燃料、火耗...等等成本。
自然而然,铸造“良币”就是个亏本买卖。
有的时候朝廷因为穷,故而不得不削减铜钱的含铜量,以此减少铸币的成本,这也就是“劣币”的由来。
如今有了直百钱,就不用担心铸币赔钱。
因为本质上,直百钱就是一种特殊的“劣币”。
直百钱的含铜量,肯定不值一百文,省下来的铜就是朝廷的“赚头”。
只不过雪盐的出现,弥补了直百钱劣币带来的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未来发行直百钱,也就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周瑜治下的经济也不会崩溃。
“大钱若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