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冬季的规划六(2 / 3)
一个亲戚对中药颇有研究,闲暇之余,熊洪也问过一些问题,比如古代怎么给人驱虫。
虽然没有什么文献能显示原始人曾经患什么样的寄生虫,但更迟一点的古代,却有很多资料记载。
古代遭遇最多的,就是蛔虫、绦虫、蛲虫、血吸虫、妇女滴虫(原虫)等寄生虫及引的疾病,当初那个亲戚跟他说这些的时候,还特意跟他介绍了中药的源远流长及神奇的功效,其他的没记住多少,但如何对付这些寄生虫,却学到不少知识。
对于蛔虫病,熊洪记忆尤深,因为小时候农村都会给大家那种“宝塔糖”
,吃过之后,那场面……让人记一辈子。
在古代,驱蛔虫药多选用芜荑、贯众、雷丸、使君子、干漆、鹤虱、蒺藜子等草药或者植物或者草药,这些植物大部分他都不认识,但只有两种他稍微熟悉一点,因为名字的特殊,熊洪还特意去查过相关的资料。
对于熊部落来说,使君子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现在是没有机会去寻找的,但另外一种芜荑,却很好找到,尤其是在熊部落北部的树林里,就有这样一种树木。
这种树木跟部落这里生长的榆树很像,但在后世称为芜荑或者大果榆。
树木高达20米,树皮暗灰或灰黑色,小枝有时两侧具对生扁平木栓翅,叶厚革质,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花果期4-5月。
后世这种植物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之山坡、谷地、台地、黄土等环境中,耐干旱,能适应碱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
木材可供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种子酵后与榆树皮、红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药用杀虫、消积,以及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自从去年就现了这个植物之后,熊洪便命熊姜在今年五月带人去采集过一些果实和种子回来,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处理过程,但大致的方向熊洪还是知道的。
具体的有两个办法:在夏季果实成熟后采下,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
取种子浸入温水中,待酵几天后,加入榆树皮磨成的粉末、树下的一些红土、野菊花末,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如糊状,摊平约1-2厘米厚,切成5厘米左右的方块,晒干,即为成品。
或者在5~6月间采果取仁,用种子60,异叶败酱(一种草药,俗称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20,加榆树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晒干。
使用时,将这些方块放在锅中蒸熟,捣碎后混合一些水,搓成一个个直径半厘米的小丸子,每天服用个20丸,过几天就能灭杀腹中的蛔虫了。
除了打蛔虫,对付其他寄生虫的办法,熊洪也都有一些了解,比如对付绦虫,尤其是猪肉和牛肉的绦虫,后世有一种植物叫南瓜,成熟之后的南瓜子,对付蛔虫和绦虫效果极佳,但在这个时代,南瓜还在遥远的美洲,熊部落根本没有,只能暂时搁置。
而对于血吸虫,前世有一种草药名叫槟榔,煎服之后,有很好杀虫效果,但熊部落所处的地域却不适合槟榔生长,但熊洪却没有放弃,命令熊姜等人加大寻找的力度,同时也将向南方探索的计划提上日程,争取早日找到这种植物。
除了这些,对付蛲虫、妇女滴虫等寄生虫,熊洪也都让熊姜他们加大研究的力度,争取早日找到治疗的办法。
毕竟寄生虫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影响他们的生长育,还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熊洪可不想看到部落的孩子们受到寄生虫的困扰,他希望部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熊洪对伤病坊的工作非常重视,这段时间经常去查看他们的研究进展,并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
熊洪相信只要不断地对伤病坊进行投入,加强研究和制药,部落的族人们将不再受到寄生虫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也不会太远。
当然,熊部落周围能够用来驱虫的植物应该还有很多,可熊洪也没有办法每种植物都有时间去认识,更别提如何去炮制药材,他也不是很懂,只能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