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集:糖坯里的竹溪风(1 / 3)
竹溪纹里的温度
温如霜是被竹溪村的晨雾叫醒的。她刚推开陈老家的木门,潮湿的雾气就裹着竹香涌进来,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冽。院角的老竹树下,竹阿婆正蹲在竹筐旁,银白的头发用蓝布帕子挽着,手里攥着几根泛着青晕的竹篾。指尖在篾条间翻飞的模样,像极了她小时候在老家看母亲纳鞋底——不用看,全凭手感,转眼间就编出半片菱形的竹网,纹路齐整得像提前画好的格子。
“阿婆,您这是在做什么?”温如霜放轻脚步走近,鞋尖沾了点院角的露水。直到离得近了,她才猛地顿住——竹网的纹路和工作室里“虚拟糖坯”项目的竹篾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眼前这张更鲜活:竹篾边缘还挂着晨露,阳光穿过雾气落在上面,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碎星子。
竹阿婆抬头时,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两道弯,和竹筐边缘磨得光滑的纹路一样温和:“给小风他们编个‘竹篾参照架’。上次视频里看他调纹路,总觉得少点竹溪的风。”她把编了一半的竹网递过来,温如霜伸手去接时,指尖先触到篾条的温度——不凉不热,刚好是竹溪村清晨的温度,比空调房里的虚拟触感暖多了。
“你摸摸,”竹阿婆示意她捏捏篾条,“真竹篾编的时候,每根篾条的软硬度都不一样。靠近竹芯的地方软,像刚抽穗的稻秆;靠竹皮的地方韧,得用点劲才能弯过来。你们虚拟的要是能有这差别,就更像了。”
温如霜顺着阿婆的话捏了捏——靠里的篾条轻轻一弯就贴了手,外层的却带着股韧劲,松手时还弹了弹指尖。她忽然想起前阵子风痕总说“竹篾纹少点魂”,当时她没懂,现在握着这根温乎的竹篾,倒一下子明白了:虚拟数据里的“软”和“硬”是死的,可竹溪村的竹篾,连硬度里都带着晨雾的湿气。
当天下午,温如霜抱着竹篾参照架赶回工作室。玻璃门刚推开,就看见风痕蹲在显示屏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的虚拟竹篾纹却歪歪扭扭的,像被风吹乱的麻线。
“回来了?”风痕抬头看见她怀里的竹筐,眼睛一下子亮了,“阿婆真给编了?”
温如霜把竹网递过去,风痕立刻摸出扫描仪,小心翼翼地把篾条一根根放上去。激光扫过的瞬间,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靠近竹芯的篾条弹性系数1.2,竹皮处的1.8,连竹阿婆编网时手指按压的力度轨迹,都被精准地记录成了一条波动的曲线——编到拐角时力度重了0.3牛顿,收尾时又轻了0.1,像极了阿婆指尖的轻重。
“难怪上次编竹篾纹时,总觉得少点灵动感。”风痕调出之前的代码,光标在“材质参数”那一栏停住,原来他们之前只设了“统一硬度”,难怪虚拟竹篾摸起来像块硬纸板。他飞快地敲着键盘,把“篾条软硬梯度”加进“材质记忆库”,又把阿婆的力度轨迹嵌进了“编织反馈”里。
小陆凑过来试了试。他戴着触感手套,指尖划过虚拟竹篾时,突然“咦”了一声:“有感觉了!”编到竹芯处的篾条时,手套的震动变得轻柔,像摸着刚抽芽的竹枝,连指尖都能感觉到“软乎乎”的反馈;编到竹皮处时,震动稍显紧实,带着股咬劲,和上午在竹阿婆院里摸到的手感几乎不差。
“还有这个。”温如霜忽然想起布包里的东西,赶紧从背包里掏出个蓝布包——里面是竹阿婆晒干的竹叶,淡绿色的叶片压得平平整整,还带着点晒干的竹香。“阿婆说,竹编时总有竹叶落在篾条上,她想让虚拟糖坯上也有这‘野趣’。”
她把竹叶摊在桌上,阳光透过叶片的纹路,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阿婆说,不用多,用户编竹篾纹时,偶尔飘个一两片就好。要是能刚好落在纹路间隙里,就弹出‘竹溪小幸运’的提示——像她年轻时编竹篮,竹叶落进网眼,就知道今天能编完一个好筐。”
风痕的眼睛亮得更厉害了,抓起一片竹叶就往扫描仪里放。当天晚上,他就加了“竹叶飘落”的随机特效:虚拟糖坯上方会偶尔飘下淡绿色的竹叶,速度和角度都参照了竹溪村的风向——有时飘得慢,像被晨雾托着;有时又快些,像被午后的风推着。
测试时,小陆戴着耳机编竹篾纹。编到第三圈时,一片竹叶慢悠悠地飘下来,刚好落在“回字纹”的间隙里,不大不小,刚好嵌住。屏幕瞬间弹出一行浅绿色的小字:“竹阿婆说,这是竹溪的祝福,要把这份巧劲传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