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集:金纹背后的回响(1 / 4)
糖龙记:竹编纹里的非遗温度
林舟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反复滑动,青蓝色的流云糖龙悬浮在中央,龙角那圈淡金色纹路像被阳光吻过的晨露,随着角度变换轻轻发亮。提交改造方案已经过去三个小时,系统提示栏始终安静,他忍不住每隔五分钟就刷新一次“改造进度”页面,连喝口水都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审核通知。
“叮——”
下午三点零七分,手机终于震了一下。不是预期的系统提示,而是一条陌生私信,头像是一只裹着竹编纹路的糖龙,昵称写着“竹阿婆”。
“后生仔,你是不是给糖龙画竹编鳞啦?”私信后面跟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像是用手指在屏幕上直接画的,“村里的娃子说,平台上有个藏家画了我们村的万字纹,是不是你呀?”
林舟的心猛地一跳,手指飞快敲击屏幕:“阿婆您好!我是试着画了竹编纹,照着之前公益拍卖里竹溪村的照片画的,不知道是不是万字纹……”
消息发出去的瞬间,对方秒回,还附带了一段三十秒的语音。点开后,一阵清脆的竹篾碰撞声先传了出来,接着是位老人带着江南乡音的软糯嗓音,像刚熬好的麦芽糖一样温甜:“是哩是哩!就是我们村的万字纹!你看啊,我们编簸箕、编竹篮都用这个纹,交叉的时候要往上提半寸,不然编出来的东西不结实,就像熬糖没熬到火候,会化的。”
语音背景里,隐约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还有人喊“阿婆,我编错啦”,竹阿婆笑着应了声“慢慢来,别慌”,才又对着手机说:“后生仔,你要是不嫌弃,阿婆给你拍个编竹篾的视频,你照着改,肯定更像!”
林舟握着手机,指尖竟有点发颤。他原本只是凭着模糊的照片印象画纹路,没想过会真的和竹溪村的人产生联结。他赶紧回复“谢谢阿婆”,还加了个双手合十的表情。
十分钟后,一段竖屏视频发了过来。镜头有点晃,应该是用老年机拍的,画面里是一张旧木桌,桌上摊着几根青绿色的竹篾,竹阿婆的手出现在镜头里——指节有些变形,虎口处有层厚厚的茧,显然是常年编竹编磨出来的。她捏起两根竹篾,指尖翻飞间,万字纹的雏形慢慢显现:“你看,起头要扎紧,第一根压第二根,第二根压第三根,就像排队似的,不能乱。编到第五个交叉点,要把竹篾捏弯,这样纹路才圆,像糖龙的鳞片那样,滑溜溜的。”
林舟把视频保存下来,反复看了五遍。他特意把视频调到0.5倍速,盯着竹阿婆捏竹篾的动作,连她手指在竹篾上按压的力度都记在心里。然后他打开“改造灵感区”的编辑界面,对着屏幕上的糖龙鳞片一点点修改——之前画的交叉角度太直,现在按照阿婆说的“提半寸”调整;之前忽略了竹篾的粗细变化,现在在鳞片边缘加了淡淡的阴影,模拟竹篾的厚度;甚至在鳞片间隙处,画了几根细小的“竹丝”,就像真实竹编里没完全藏好的线头。
修改完最后一片鳞片时,窗外的夕阳已经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林舟看着屏幕上的糖龙,青蓝色的龙身上,细密的万字纹层层叠叠,像裹了一层薄纱似的,比之前生动了太多。他在备注里补了一段话:“感谢竹溪村竹阿婆指导,参照传统万字纹技法修改,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竹编的美。”
点击“重新提交”的瞬间,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系统提示:“检测到藏家“林舟”与非遗传承人“竹阿婆”互动,获取传统技法指导,改造方案优先审核中”。
林舟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平台竟然能识别出他和竹阿婆的互动,还开通了优先审核通道。他想起温如霜在《匠人指引》里写的“糖龙能记住你的心意”,忽然觉得这只虚拟的糖龙,真的像有生命一样,在悄悄回应他的用心。
傍晚六点,审核结果终于出来了。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道淡金色的光从糖龙身上散开,原本光滑的青蓝色鳞片,慢慢浮现出细密的竹编纹路,每一片鳞片的交叉处都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洒了一层薄糖霜。屏幕下方弹出绿色提示:“恭喜!你的“万字纹竹编鳞”改造方案通过审核,原创度96%,获“非遗传承助力”标签!糖龙解锁“竹编触感”特效(长按鳞片可感受竹篾纹理),同步解锁“竹溪村日常”语音包——包含竹阿婆的竹编口诀、孩子们的糖艺歌”。
林舟屏住呼吸,长按屏幕上的糖龙鳞片。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