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舟师整备宣讨诏 三杰同征震辽东(2 / 3)
。让我切勿强攻,宜绕道建安城,先断其粮道,使其腹背受敌。”
他又顿了顿,神情郑重:“卫公还说,薛仁贵勇冠三军,冲锋陷阵无人能挡,但年轻气盛,最怕诱敌深入之计。特命我传信于他,务必‘稳扎稳打,不可冒进’。有卫公在幕后运筹帷幄,哪怕千山万水,亦如掌上观纹。此番东征,胜算又多三分。”
刘仁轨微笑颔首:“卫公一生用兵如神,奇正相生,虚实莫测。当年破突厥、定吐谷浑,皆是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如今虽不在前线,却仍以智谋护佑我大唐江山。对了,朝中诸位老将也都已点齐兵马,随时准备驰援。”
说着,他掰着手指数来:“李道宗将军率一万府兵驻守营州,防备契丹、奚人趁机作乱;薛万均、薛万彻兄弟领两万步兵,从莱州出发,作为我水师后援;柴绍将军虽年迈体衰,却主动请缨,率千余精锐骑兵巡视沿海防线;还有平阳公主之女柴令武,亦随父出征,披甲执戟,巾帼不让须眉……”
话音未落,一名校尉匆匆走来,抱拳禀报:“启禀二位大帅,各舰校尉以上将领均已到齐,请入舱议事。”
苏定方与刘仁轨对视一眼,齐声道:“传令,召集众将至‘破浪号’大帐!”
不多时,数十名将领齐聚旗舰船舱。舱内灯火通明,墙上挂着东海舆图,标注着航线、岛屿、敌情据点。众将甲胄整齐,神色肃穆,或按刀而立,或垂手恭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张与期待。
苏定方缓步走到中央帅案前,刘仁轨立于侧旁。他环视众人,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今日召诸位前来,有一件大事要宣告——陛下已有讨夷诏书下达,现当众宣读。尔等需铭记圣谕,奋勇杀敌,不负天朝厚望!”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封明黄色卷轴,双手展开,以浑厚嗓音朗声宣读:
> “制曰:盖闻有秦人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属,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黄帝合符釜山,以天道伐不臣,南至五岭,北至朔漠,西临流沙,东望大海,秦开帝政,以燕地而服万邦。夫倭与三韩者,东北夷也,今结高句丽之贼,非有重译献稚之心,常怀居夷畔命之念。竞欲猖獗擅命于朝鲜,妄行浮舟大海,枉决天朝贡路,切为可欺。故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
> 先汉武以朝鲜地不征平之,本为王土,然自晋以降,天下丧乱,诸贼种乘侵皇土,西有突厥,吐谷浑之流,东有倭、韩、高句丽之辈,故皇考高祖皇帝,及晋大宝,便使麾下龙师,破贼于半刻,突厥不复王庭;枭敌万代,享国有年,故朕今法先皇,欲以天兵而伐无道夷。
>
> 今即命卑列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兼领舟师,出海破倭,即时进讨,毋使其军走脱海上;升左屯卫将军苏烈(苏烈字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令执麾部往救新罗之围,讨百济、高句丽之贼,但惩其畔,必灭此二夷之兵而报朕。
>
> 二将领旨日速发,莫贻军机,误者必尔问焉!钦此——”
诏书宣毕,舱内鸦雀无声。
片刻之后,一名年轻偏将猛地抬头,眼中热泪盈眶,颤声道:“末将愿效死命,荡平东夷,扬我大唐天威!”
紧接着,众将齐刷刷单膝跪地,兵器触地之声汇成一片金属轰鸣,震得舱顶灰尘簌簌落下。
“末将遵旨!誓死追随大帅,踏平高句丽,诛灭百济,驱逐倭寇,还东疆安宁!”
苏定方将诏书郑重收入锦囊,重重拍下帅案,声如洪钟:“好!陛下寄我等以重任,百姓托我等以安危。此去万里波涛,千山险阻,纵有风浪滔天、敌军百万,我大唐儿郎亦无所畏惧!只要记住一句话——奋勇杀敌者,功成名就,封侯赐爵;临阵退缩者,军法无情,斩首示众!”
“诺!”众将齐吼,气势冲霄。
刘仁轨上前一步,补充部署:“三日后,水师正式启航。自登州港出发,经庙岛列岛,借东风之势,直抵百济熊津江口。届时,我率主力舰队牵制敌方水军,定方兄则率两万步兵登陆,直取泗沘城。一旦拿下百济都城,其国必乱,高句丽失去外援,犹如断臂之虎,不足为惧!”
“妙计!”众将纷纷称善。
苏定方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语气稍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