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阴山穷途可汗俘 东突厥灭入版图(1 / 3)

加入书签

书接前回。颉利可汗带着义成公主与残部亲卫,如丧家之犬般向西奔逃,马蹄踏碎枯草,惊起寒鸦无数。朔风卷地,吹动他褴褛的狼皮大氅,昔日草原霸主的威仪早已荡然无存。那曾令百族俯首、铁骑纵横万里的身影,如今佝偻在马背上,仿佛被命运抽去了脊梁。

他们一路狂奔,不敢停歇,唯恐唐军追至。然而越是慌乱,越失方向。终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一行人一头扎进了阴山腹地——那是一片被群峰环抱、雾气缭绕的幽谷,谷口狭窄如咽喉,两侧峭壁千仞,怪石嶙峋,仿佛天地间一道裂开的伤口,静默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这阴山连绵千里,沟壑纵横,本是突厥藏匿的好去处。冬日积雪难融,夏日瘴气弥漫,寻常军队不敢深入。山中多有传说:夜半常闻鬼哭,风起时似有冤魂低语;更有老牧民说,此地曾埋葬过数万战死的将士,血浸黄土,怨气不散。因此,即便突厥人世代居于此地,也极少有人敢贸然闯入深谷。

然而此刻,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恐惧。颉利只觉身后杀声渐远,以为已脱险境,便命亲卫稍作歇息。义成公主从马上跌下,双足冻得发紫,却仍强撑着为受伤的侍女包扎伤口。她抬头望了一眼丈夫,欲言又止。这些年来,她随他南征北战,亲眼见证了他的崛起与疯狂,也曾劝他休兵养民,与大唐修好。可他总笑她妇人之见:“草原上的雄鹰,岂能低头啄食谷粒?”如今,雄鹰折翼,只能在寒风中瑟缩。

就在此时,山谷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石子滚落,又似树枝断裂。颉利猛然警觉,手按刀柄环顾四周。但四野沉寂,唯有风雪呼啸。他刚松一口气,忽听头顶悬崖之上,一声号角划破长空!

那声音清越激昂,穿透风雪,直刺人心。刹那之间,两侧山坡轰然震动,无数巨石裹挟着冰雪泥沙倾泻而下,如雷霆万钧砸落谷底,激起漫天烟尘。前后通路瞬间被封死,退无可退,进不能行。

“伏兵!”有人嘶吼。

话音未落,鼓声震天,旌旗翻涌。唐军将士披坚执锐,从岩壁后、密林中、雪堆旁纷纷杀出,刀光映日,箭雨蔽空!一支支羽箭破风而来,带着尖锐的哨音,精准地钉入突厥骑兵的咽喉、胸膛。战马嘶鸣,人声鼎沸,乱作一团。有人试图突围,却被滚木砸倒;有人拔刀迎敌,尚未靠近,便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放箭!”李道宗立于悬崖之巅,一身银甲在晨曦中熠熠生辉,手中长槊直指敌酋。他年方三十,面容冷峻,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这一战,是他奉李靖之命精心策划半月的结果。三万精兵潜行于风雪之中,昼伏夜行,断粮七日亦无人退缩。只为今日一击必中,彻底终结东突厥三十年的威胁。

一声令下,万矢齐发。突厥残兵尚未反应过来,已有数十人倒地哀嚎。鲜血染红了白雪,顺着山坡缓缓流淌,宛如一条蜿蜒的赤蛇。

颉利拔刀欲战,却被亲卫死死拦住:“可汗!已无退路!”

他怒目圆睁:“我乃草原共主,宁死不降!”

可当他抬头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皆是唐军旗帜,赤红如血,猎猎作响。四面八方皆有喊杀声逼近,如同潮水将孤舟围困。再看身边,义成公主面色惨白,披发跣足,眼中含泪却强忍不语;仅剩的数十亲卫个个带伤,兵器残缺,士气尽失。

他的目光落在那杆象征可汗权威的狼旗上——此刻正斜插在雪地中,旗面破损,狼头低垂,仿佛也在向命运低头。

风雪渐起,吹动颉利斑白的鬓发。他缓缓跪坐在雪地上,手中的弯刀“当啷”一声落地。那一刻,仿佛整个草原都在崩塌。他知道,大势已去,三十年铁血征伐,终归尘土。

他曾以三千轻骑横扫漠北,也曾率二十万大军陈兵渭水,逼迫大唐天子签订城下之盟。那时的他,何等意气风发?可如今,败在一个汉人将领手中,败在自己轻敌冒进之下。

“颉利!”李道宗的声音再度传来,沉稳有力,“降者不杀!大唐天子仁德广被,愿纳降众,赐你安身之所。若执迷不悟,今日便是你葬身之处!”

山谷回音阵阵,如同天谴。

颉利闭上双眼,良久,终于举起双手,低声说道:“我……愿降。”

与此同时,定襄方向的捷报正以八百里加急疾驰长安。快马扬蹄,昼夜不停,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