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雪困突厥断生机 唐俭巧言滞敌踪(2 / 3)
p>
“可汗息怒。”唐俭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声音清朗,“某非来讥讽,实为可汗谋一条生路。您可知,苏定方在七口关布下多少精兵?李绩的大军又藏于何处?”
颉利眯起双眼,冷声道:“你说。”
“七口关之上,苏定方亲率两万玄甲军,弓弩千张,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关后更有伏兵三千,专候突厥溃退之时截杀。”唐俭语气平静,却字字如锤,“而李绩主力,已于三日前悄然东移,现距此不过六十里。风雪虽大,但唐军配有雪橇、火鹞传讯,行军丝毫不受阻碍。”
赵德言怒喝:“一派胡言!唐军岂能在雪中疾行?他们不怕冻死?不怕迷路?”
“为何不能?”唐俭冷笑,“大唐早有准备。每支兵马皆备防寒药、烈酒御寒,马蹄裹布,兵士轮换执火把开道。更有‘雪鹰哨’巡空,昼夜不歇,一旦发现敌踪,烟火为号,三军联动。而你们呢?马瘦人疲,粮草将尽,连帐篷都搭不稳,如何与之抗衡?”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颉利,声音低沉下来:“可汗若执意北逃,不出三十里,必遭伏击。届时风雪迷眼,人马自相践踏,恐怕未见唐军,便已全军覆没。您的头颅,或将悬于长安朱雀门上,供万人唾骂。”
帐内一片死寂。
烛火跳动,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如同鬼魅舞动。连一向桀骜的赵德言也不由低头,思索其中真假。
颉利的手缓缓松开了刀柄,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他不是蠢人,他知道唐军素来善用奇谋,更知李靖、苏定方皆非易与之辈。若是贸然突围,的确凶险万分。
唐俭见状,继续道:“更何况,漠北如今亦非乐土。十八部迟迟不来,是惧雪?还是……已另寻新主?可汗若孤身回去,未必有人迎接,反倒可能成为他们向大唐献媚的投名状——取可汗首级一颗,换牛羊万头,谁不动心?”
这话如利刃刺入颉利心窝。他猛地抬头,眼中怒火与恐惧交织。他曾以铁血手段统一诸部,也曾亲手斩杀叛酋十余人,可如今,当自己陷入绝境,那些曾对他跪拜如狗的部落首领,是否还会忠心耿耿?
唐俭乘势进言:“某有一计,或可解今日之困。可汗不如暂屯于此,修书一封,由某代呈长安,向陛下请罪。就说此次南侵,乃奸臣蛊惑,可汗本无意犯边,愿献战马千匹、牛羊万头,永为大唐藩属,岁岁朝贡,年年称臣。”
他语气诚恳,目光澄澈:“陛下素以仁德着称,若见可汗诚意,必会应允。待来年春暖花开,雪化路通,粮草充足,可汗再徐图后计,岂不胜于今夜冒死突围?”
颉利久久不语,眼中阴晴不定。他知道唐俭所言未必可信,但此刻四面楚歌,北逃凶险万分,而“请罪”至少能拖延时间,或许真能等到天气转好,甚至迎来援军。
“你敢立誓,所言非虚?”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如冰。
唐俭整衣肃容,拱手道:“某乃大唐正使,若有半句虚妄,甘受凌迟,魂不得归故乡!可汗若不信,可派亲信随某同往长安,亲眼见证陛下降诏纳贡之礼。”
颉利与赵德言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无奈与权衡。
最终,颉利咬牙道:“好!本汗便信你一次!但你若敢耍花样……”
“可汗放心。”唐俭微微一笑,“某这就修书,说明可汗悔过之意,明日便遣使出发,务必让陛下知晓这份诚意。”
说罢,告退出帐。
待唐俭离去,赵德言忧心忡忡道:“可汗,此人诡计多端,怕是缓兵之计啊!”
颉利长叹一声,望着帐顶摇曳的烛火:“本汗何尝不知?可眼下别无选择。传令下去,暂缓北逃,全军戒备,加强巡哨。若有唐军异动,立刻备战。”
与此同时,唐俭回到侧帐,立即取出密笺,以矾水写下暗语:“颉利已信缓兵之计,暂止北逃。大军可速合围,七口关为南锁,定襄为北网,雪夜最佳总攻之机。”写毕,交予一名伪装成炊事兵的亲卫,命其趁夜色混出营地,直奔定襄报信。
那亲卫接过密信,藏入靴底,默默点头,随即披上破旧皮袄,挑起菜筐,混入运粮队列,悄然消失在风雪之中。
风雪愈烈,天地一片混沌。
而在千里之外的定襄城中,李靖正立于城楼之上,手握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