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联军溃败擒逆首 血战力平河北乱(1 / 3)

加入书签

书接前回。洺水两岸的厮杀正烈,血染河滩,尸横遍野。刘黑闼立于高坡之上,目眦尽裂,望着麾下三员大将接连殒命,突厥骑兵又被秦琼、尉迟恭如狼入虎,冲得七零八落,阵型崩散,马嘶人嚎,乱作一团。他握紧手中长枪,指节发白,心知大势已去。

河北之地,曾是他起兵反唐、席卷千里、号令群雄的根基。他曾在此聚义民十万,斩郡守、夺城池,一时风云际会,豪杰归附。那时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称其为“河北真主”。可如今,旌旗倒伏,战鼓沉寂,唐军铁甲森然列阵,如山岳压来,步步紧逼。李世民坐镇中军,金盔耀日,龙旗猎猎,身后千军万马肃然而立,气势如虹,仿佛天地也为之变色。

“天不助我!”刘黑闼仰天长啸,声若裂帛,震得坡上枯草簌簌而落,“然我刘黑闼岂能束手就擒!头可断,志不可辱!”

他猛然从怀中掏出一封蜡丸信,指尖颤抖却坚定——那不是普通的密函,而是用火漆封死、内藏暗纹图谱的绝密文书。这是他早年与五路反王定下的“勤王盟约”,一旦河北危急,便可凭此信调动四方兵马,共举大事。他曾以为此生不必启用,今日却不得不为之。

他将信交予身旁亲卫,声音低沉如雷:“快!连夜奔袭,务必送达济南、苏州、凤鸣诸王之手!就说——”他咬牙切齿,一字一顿,“我愿以河北全境为酬,请五路反王共举义旗,合兵勤王!若能共诛李世民,天下可分而治之!记住,必须亲手交到他们本人手中,不得假他人之手!”

亲卫领命而去,翻身上马,马蹄卷起黄尘,疾驰入夜。月光洒在蜿蜒小道上,映出一道孤独而决绝的身影,向着东方飞奔而去。

三日后,八里坡外尘土漫天,地动山摇。horizon尽头,烟尘滚滚,杀声震天。济南王唐碧、苏州王徐元朗、凤鸣王李子通,连同青州王杜廷芳、沧州王蔡建芳,果率十万大军蜂拥而至。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战鼓雷动,杀气腾空。更有突厥大都督红海亲率三千铁骑压阵,副都督八里山、八里银分列两翼,皆披重铠,手持弯刀,眸光如狼,杀意凛然。

叛军在八里坡列下“五方玄蛇阵”,此阵乃古传奇阵,形如盘蛇,首尾呼应,五军互为犄角,攻则如毒牙猛噬,守则如鳞甲闭合,极难破之。刘黑闼亲自布阵,意图凭借人数优势和地形之利,围歼唐军主力。

风起云涌之际,刘黑闼立马阵前,披发执刃,状若疯魔。他身上的战袍早已被血浸透,左臂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仍在渗血,但他浑然不觉疼痛。他指着唐军中军大纛狂吼:“李世民!你杀我兄弟,屠我将士,焚我村庄,毁我家园!今日我要你葬身此地,血祭亡魂!”

那一声怒吼,带着无尽悲愤与不甘,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竟惊起飞鸟无数。

李世民端坐白马之上,神色沉静如渊。他并未因敌军压境而动容,反而轻轻抬手,示意众将稍安勿躁。他环视左右,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苏定方、李道宗等皆列阵待命,神情坚毅。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胜负,更关乎民心向背。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穿透风沙直抵将士耳中:“诸位,此战非为私仇,乃为天下苍生。河北百姓饱受战火之苦,田庐焚毁,骨肉离散。多少孩童失母,老者失子?多少良田荒芜,炊烟断绝?今日一战,若能斩尽群逆,平定祸乱,则万家灯火可复,耕织可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此乃仁战,非暴征也。”

话音落下,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四野,士气为之大振。

就在此时,一声清亮女声骤然响起:“末将请战!”

高慧英跃马而出,银甲映日,三尖两刃刀横于鞍前,英姿飒爽如寒梅破雪。她面容冷峻,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凛然之气。她目光如电,直指徐元朗:“徐元朗勾结叛贼,荼毒郡县,纵兵劫掠,焚村戮民,罪不容赦!今日,我代父还债,取你首级祭我苏家忠魂!”

徐元朗在阵中见是个女子,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哈哈哈!唐军无人矣?竟派个黄毛丫头出阵!莫非李世民欲以妇人退敌?可笑!可笑啊!”

他拍马舞刀,直冲而来,刀锋带起腥风,势若奔雷,显然是想一招毙敌,羞辱唐军。

高慧英却不慌不忙,勒马侧身,避其锋芒。她眼神冷静,呼吸平稳,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