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封功臣(1 / 2)

加入书签

秦王李世民伫立在朝堂一侧,眼睁睁看着劝说父王李渊饶恕窦建德的努力付诸东流,心中如坠铅块,满是无奈与沉重,只能缓缓摇头。他的目光深邃而忧虑,深知窦建德在河北一带素有威望,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将其处死,无疑是在河北民心这块土地上种下了难以拔除的荆棘,想要重新收复河北民心,绝非易事,恐怕耗费数年光阴,倾注诸多心血,都未必能够达成。

更何况,河北那片土地上,还有刘黑闼等奸诈狡黠之徒。这些人向来心怀不轨,善于蛊惑人心,定会抓住窦建德被处死这一契机,大做文章,煽风点火,激起河北百姓对大唐的不满与怨恨。届时,河北局势必将陷入动荡不安,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难以平息。李世民暗自长叹,心中思忖,父皇此举,虽有其立场与考量,但从长远来看,着实是一步险棋,甚至可称之为臭棋。

然而,李世民心中那股与生俱来的坚毅与担当,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瞬间驱散了无奈与担忧。他紧紧握拳,目光坚定如磐,心中燃起一股坚定的信念:只要自己还在,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绝不能让刘黑闼之流的阴谋得逞,定要守护大唐的江山社稷,安抚河北百姓,让这片土地重归安宁。

李渊在处置完窦建德与王世充这两件大事后,便将心思转到了论功行赏之上,准备对此次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进行分封。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上下顿时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大臣们早早便来到朝堂,身着华丽朝服,神色庄重而期待。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对功臣们的嘉奖,更是大唐走向繁荣昌盛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随着一声“陛下驾到”,李渊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龙椅。他目光扫视全场,眼中既有对功臣们的赞赏,也有对大唐未来的期许。“传朕旨意,论功行赏。”李渊的声音威严而洪亮,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

首先受封的是秦琼秦叔宝。秦琼自投身李渊父子麾下,便犹如一把利剑,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为大唐立下了数不清的奇功。他的英勇事迹,在军中被将士们传颂,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大唐的征战之路。李渊神色庄重,声音清晰地宣布:“秦琼秦叔宝,忠勇双全,战功赫赫,于战场之上,屡建奇勋,朕封你为护国公。望你日后继续为大唐效力,如坚固磐石,保我江山稳固,万民安康。”

秦琼听闻,心中涌起一股澎湃的感激之情。他赶忙跪地,身姿笔直,声音洪亮地谢恩:“陛下如此厚爱,恩重如山,臣定当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不负陛下所托,愿为大唐江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紧接着,李渊将目光投向徐茂公。徐茂公智谋超群,宛如军中的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为唐军出谋划策,每一条计策都精准独到,助唐军屡屡克敌制胜。李渊微笑着说道:“徐茂公足智多谋,胸藏韬略,于军中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朕封你为英国公,望你悉心辅佐朕与诸位大臣,为大唐的盛世伟业,出谋划策,共创辉煌。”

徐茂公恭敬地跪地行礼,眼神中透着忠诚与坚定:“陛下隆恩浩荡,臣深感荣幸。臣必竭尽所能,殚精竭虑,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一位受封的是尉迟恭。李渊回忆起洛阳救驾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尉迟恭单枪匹马,如同一头勇猛无畏的雄狮,冲入敌阵。他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尉迟恭以一己之力,护得自己周全,这份忠诚与英勇,让李渊至今感激不已。

“尉迟恭,洛阳救驾之时,你奋勇杀敌,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护朕周全,此等忠义,天地可鉴。朕封你为鄂国公,望你继续守护大唐,如同守护自己的家园,保卫朕之安全,保大唐百姓太平。”李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激与欣慰。

尉迟恭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地,声音激昂地说道:“陛下放心,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定将以性命相搏,不让任何人威胁陛下与大唐。若有胆敢来犯者,臣定叫他有来无回。”

轮到苏定方时,李渊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苏定方在战场上,犹如战神下凡,勇冠三军,每一场战斗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所率领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常胜将军,为大唐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苏定方,你英勇善战,胆略过人,于战场之上,屡立战功,为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