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夫妻密商归唐计 双将潜赴护亲眷(1 / 2)

加入书签

苏定方送走徐茂公,踏着夜色返回后营。帐内烛火未熄,妻子高慧英正坐在案前缝补甲胄,见他进来,忙放下针线起身相迎:“夫君,三哥走得还顺利?唐营那边,可有准话?”

苏定方解下腰间佩剑,递给一旁侍立的亲兵,又挥手屏退帐内所有人,才走到案前坐下,端起冷茶一饮而尽。他望着妻子关切的眼神,缓缓点头:“三哥已平安出营,归唐之事,秦王殿下那边也应下了。只是三哥说,眼下还不是时候——需等唐军对夏王发起总攻,届时我们只需按兵不动,不帮夏军助阵,等唐军擒了夏王,我们便随败军假意被擒,如此归唐,才不会落人口实,也能保全你我与麾下将士的性命。”

高慧英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她出身将门,自幼通晓兵法,对窦建德的为人也早有耳闻。当年苏定方落魄之时,窦建德虽有知遇之恩,可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却让她愈发不齿。“夫君说得是,这般安排最为稳妥。只是……”她话锋一转,眼中露出几分惋惜,“夏王也算是一代英豪,当年在河北聚义,杀贪官、济百姓,何等意气?可如今却成了耳软心活、刚愎自用之人,真是可惜了。”

“你说得没错。”苏定方放下茶盏,指节轻轻敲击着案面,语气中满是无奈,“我曾多次劝说他,莫要轻信王世充的花言巧语,更不要急于与唐军决战——如今唐军兵强马壮,秦王李世民又善用兵,夏军虽有士气,却缺粮少饷,且麾下诸将各怀心思,强行开战,必败无疑。可他偏不听,总说‘乘胜追击,方能破唐’。”

他顿了顿,又想起那位足智多谋的凌静军师,更是感慨:“还有凌军师,凌静先生素有‘小子房’之称,智谋不在三哥之下。他也多次在军帐中劝谏,说王世充遣使求援,实则是想让夏军替他挡灾,若夏军倾巢而出,河北老家恐被刘黑闼趁机掌控,到时候腹背受敌,悔之晚矣。可夏王帐下的那些将领谋士,多半收了王世充送来的金银珠宝、美女绸缎,一个个都替王世充说话,说‘唇亡齿寒,救郑即是救夏’,把凌先生的忠言当成了耳边风。”

高慧英拿起案上的甲胄,手指抚过冰冷的甲片,轻声道:“谁说不是呢?这般英雄人物,偏偏耳根子软,听不进忠言,又刚愎自用,总觉得自己的判断万无一失。眼下夏营上下,早已不是当年那支为民请命的义军了,满是贪功图利之辈,败亡只是早晚的事。我们能早早脱身,归投明主,已是万幸。”

夫妻二人相对而坐,又细细商议了半个时辰——从夏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时间,到届时如何按兵不动、避免与唐军正面冲突,再到假意被擒时如何保全麾下心腹将士,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最后,苏定方握住妻子的手,眼神坚定:“慧英,委屈你了。待我们归唐之后,定能与三哥他们重逢,跟着秦王殿下打天下,将来让你和孩子们过上安稳日子。”

高慧英回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信任:“夫君放心,我不怕委屈。只要能跟着你,能让将士们有个好归宿,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夫妻二人商议停当,帐外已传来巡营士兵的脚步声,夜色渐深,苏定方命人再添一盏烛火,二人又开始整理近年来积攒的文书、兵符,为归唐后的事宜做着准备——他们知道,这场关乎命运的转折,已近在眼前。

再说徐茂公离了苏营,快马加鞭赶回唐营时,天刚蒙蒙亮。秦王李世民早已在中军帐内等候,见他进来,不等他行礼,便急忙问道:“茂公,定方那边可有准信?家眷安置之事,他可有顾虑?”

徐茂公躬身行礼后,便将与苏定方密谈的经过一五一十禀报,从归唐的时机、按兵不动的计划,到苏定方对窦建德的惋惜,再到对祖母、母亲的牵挂,没有遗漏半分。“九弟说,他最担心的便是河北老家的二位老人家,怕窦建德察觉他归唐之意后,拿老人家要挟。”徐茂公补充道,“臣已答应他,定会派人将二位老人家安全接到长安,还请殿下放心。”

李世民听完,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起身在帐内踱了两步,沉声道:“定方重情重义,果然是难得的将才。家眷之事,万万不可怠慢——若让二位老人家有半分闪失,不仅会寒了定方的心,也会让天下贤才耻笑我唐军无信。”

他话音刚落,便对着帐外高声喊道:“传尚青山、牛进达进帐!”

不多时,两道身影快步走进帐中。为首一人身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