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星舰铸魂与鸾心初醒(1 / 2)
冈仁波齐之行带回的震撼与危机,如同一剂猛药,彻底激活了整个“第七观测站”基地。最高权限的“星火计划”进入全力冲刺阶段,往日相对静谧的基地此刻化身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蜂巢,每一个部门都高速运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迫、兴奋与凝重的特殊气氛。
核心实验区内,代号“青鸾号”的星舰改装工程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这并非从零建造,而是在基地最高机密——“方舟”级深空探测舰的基础上进行颠覆性改造。“方舟”原本是为应对地外文明接触或极端末日情境设计的终极方舟,拥有强大的动力、维生系统和防御力,但其核心的跃迁引擎与导航系统,面对铜镜星图所揭示的高维“星桥”路径,则显得力有未逮。
真正的技术核心,在于如何将铜镜的“星门”开启原理与星舰结合,实现安全、可控的星际跳跃。这涉及到了人类科技尚未触及的领域——高维空间折叠与灵能导航。
李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巨大的“青鸾号”舰体被架设在超大型无尘工棚内,工程师们如同蚂蚁般附着在舰体各处进行改装。最关键的舰桥导航中心,正在加装一个由纯阳玉和星髓金打造的、布满玄奥符文的环形基座——那是为安放“铜镜”与“转经筒”准备的“灵能共鸣核心”。无数特制的能量导管如同血管般从基座延伸至舰体各处,尤其是新加装的、基于佛力净化与空间稳固原理的“梵光护盾”发生器以及模仿青鸾振翅形态的“流影跃迁翼”。
“能量回路校准完成度78%!灵能共鸣核心与舰体结构耦合测试通过!”一名工程师大声汇报,汗水浸湿了他的防护服。
“不行!‘流影翼’的相位同步率还差3个百分点!空间褶皱耐受度不足!重新计算符文阵列的能量分布!”李教授盯着全息设计图,声音沙哑却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他面前悬浮着铜镜的高精度投影,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每一次星图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意味着舰船结构需要相应的调整。这是一场与未知的赛跑。
与此同时,在基地另一端的尖端医疗中心,对苏婉清的治疗也进入了新阶段。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一个全封闭的“灵韵共鸣舱”内。苏婉清不再躺在传统的医疗床,而是悬浮在一个充满淡青色营养液和精纯灵气的透明舱体中央。她眉心的青鸾星辉印记稳定地散发着光芒,如同呼吸般明灭。舱体外壁连接着复杂的管线,将经过铜镜星图能量精确调制的“模拟本源频率”持续输入。
我和秦墨、陈骏站在观察窗外,紧张地注视着舱内数据和苏婉清的状态。小雅则在隔壁的训练场,带领新选拔的“青鸾号”行动组成员进行高强度适应性训练,尤其是针对可能遭遇的虚空生物与空间乱流的战术演练。
“脑波活跃度持续提升,已进入theta波与delta波交界区,这是深度冥想和潜意识活跃的波段。”医疗组长盯着屏幕,语气带着兴奋,“更关键的是,她的灵韵波动与铜镜星图中‘星桥’路径的能量谐振曲线吻合度达到了65%,并且还在缓慢提升!她潜意识里,真的在‘熟悉’那条路!”
陈骏操控轮椅靠近观察窗,眼神灼热:“看她的手指!”
我们凝神望去,只见悬浮在液体中苏婉清的右手食指,正以极其微小的幅度,无意识地、却带有某种规律地轻轻颤动。医疗组将颤动轨迹实时映射到屏幕上——那轨迹,竟然与星图中那条由无数光点组成的、蜿蜒通向漩涡星云的“星桥”路径,有七八分相似!
“她在模拟穿越‘星桥’?!”我心中巨震。这种无意识的身体记忆,说明星图的信息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本能中!
“尝试进行一级意识接触。”秦墨下令,声音沉稳,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她的紧张。
一名精通精神感应的医师戴上神经接驳头盔,小心翼翼地将一缕温和的探索意念,通过设备放大后,如同最纤细的丝线,探向苏婉清的潜意识海洋。
观察室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屏幕上代表医师脑波和苏婉清灵韵的曲线开始出现微弱的同步波动。
几秒钟后,医师身体猛地一颤,头盔指示灯变红,他迅速断开了连接,脸色苍白,大口喘息。
“怎么样?”秦墨立刻问。
“看……看到了碎片……”医师心有余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