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靖康之变(4 / 4)

加入书签

镇江,美其名曰“以备军需”

,实则是为自己留后路。

可他却忘了,正是自己当年听信童贯之言,联金灭辽,才引来了这亡国之祸。

留在汴京的钦宗,在李纲等人的辅佐下,勉强组织起防御,打退了金军的第一次进攻。

完颜宗望见一时无法攻克汴京,又收到了宋廷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诏书,便暂时撤军北还。

消息传到镇江,徽宗竟以为战事已平,又开始惦记起汴京的繁华与艮岳的奇珍。

他不顾大臣劝阻,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返回汴京,还想着继续当他的“教主道君皇帝”

,享受荣华富贵。

可他不知道,金军的撤退只是缓兵之计,完颜宗望、完颜宗翰早已看清了大宋的虚弱,他们回到北方后,立刻集结兵力,准备对大宋动致命一击。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军两路大军再次南侵。

这一次,他们不再给宋廷任何机会,东路军迅突破黄河防线,西路军攻克太原后,与东路军会师汴京郊外。

此时的汴京,早已没了往日的防御能力,李纲被钦宗罢官,军队士气低落,粮草短缺,百姓们也因长期的战乱与赋税,再也无力支持朝廷。

十二月,金军起总攻,汴京外城很快被攻破。

钦宗不得不亲自前往金营求和,却被金军扣押。

靖康二年正月,金军在汴京城内大肆搜刮,将皇宫中的珍宝、典籍、仪仗尽数装车运走,还掳走了无数宫女、工匠、宗室子弟。

他们甚至闯进艮岳,将徽宗珍藏的奇花异石砸毁,将珍禽异兽宰杀充饥,这座用百姓血汗堆起来的园林,成了大宋灭亡的陪葬品。

二月六日,金军下令废黜徽宗、钦宗二帝,将他们贬为庶人。

四月初,金军带着徽宗、钦宗,以及皇后、妃嫔、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文物典籍,向北撤退。

这便是历史上惨痛的“靖康之耻”

,北宋就此灭亡。

一路上,徽宗受尽了屈辱。

金军士兵对他肆意打骂,妃嫔们被金军将领肆意凌辱,连他最宠爱的女儿茂德帝姬,都被完颜宗望强占。

他曾坐在囚车里,望着远去的中原大地,想起当年童贯在他面前吹嘘“联金灭辽必成大功”

的场景,想起自己沉迷书画、声色,将朝政抛诸脑后的日子,悔恨得捶胸顿足,却再也无法回头。

金军将徽宗押到燕京后,封他为“昏德公”

,极尽羞辱之能事。

后来又将他迁往五国城,那里气候寒冷,荒无人烟,徽宗只能住在简陋的土屋里,靠耕种度日。

他曾写下“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的诗句,字里行间满是悔恨与悲凉,他终于明白,帝王的“雅趣”

从来都不是个人的消遣,而是关乎天下苍生命运的责任;他更明白,听信奸佞之言,引狼入室,最终只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绍兴五年四月,徽宗在五国城病逝,终年五十三岁。

他当了二十六年皇帝,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却也亲手将大宋推向了灭亡的深渊;他做了九年亡国奴,尝尽了世间的屈辱与苦难,最终客死异乡。

这位风流天子,精通书画,擅长填词,却唯独不懂如何当一个皇帝。

他的故事,成了大宋最惨痛的教训,也成了后世帝王的警示:若君主沉迷享乐、听信奸佞,哪怕王朝看似繁华,也终将在欲望与愚昧中,走向万劫不复的终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