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宠妃乱政(4 / 5)
本就不是什么忠臣,对他而言,权力、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张贵妃有皇帝的宠爱,又能帮自己谋得高位,这样的盟友,远比忠于南陈更划算。
他当即躬身,语气恭敬:“臣愿为娘娘效力!
从今往后,娘娘的事,就是臣的事!”
张丽华满意地点点头:“大人是个聪明人。
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你的。”
就这样,施文庆也成了张丽华的盟友。
他按照张丽华的法子,在民间大肆搜刮勒索,虽然百姓们苦不堪言,国库却渐渐充盈起来。
陈叔宝大喜,果然提拔施文庆为吏部尚书。
而施文庆也信守承诺,处处维护张丽华的利益。
他不仅在朝堂上为张丽华说话,还把朝中的各种消息及时通报给她,成了张丽华在朝堂上的“眼睛”
和“耳朵”
。
至此,张丽华的朝堂盟友局已初步织成,孔范为她打压异己、掌控官员任免,施文庆为她打理财政、提供消息。
有了这两枚棋子,张丽华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成了南陈朝堂上无人敢忽视的力量。
有了张丽华做靠山,孔范和施文庆愈肆无忌惮。
他们引荐自己的亲属朋党入宫求官,陈叔宝一概应允。
有时甚至不用他们开口,只要张丽华在陈叔宝的枕边说一句“某人可用”
,那个人便能立刻得到重用。
这些新官大多出身下层,或是小吏,或是商贩。
他们一朝得志,便露出了贪婪的本性。
在地方上,他们巧取豪夺,欺压百姓;在朝堂上,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南陈的朝堂风气,变得越来越腐败。
随着孔范和施文庆的势力越来越大,张丽华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峰。
她就像南陈的“地下天子”
,一举一动都能影响朝堂的走向。
王公大臣们见了她,都得毕恭毕敬地行礼;地方官想升官,都得先给她送重礼;就连皇后沈婺华,也得让她三分。
有一回,一位老臣在朝堂上反对施文庆搜刮百姓,两人争执了起来。
老臣气得胡子都翘了:“施文庆!
你这样盘剥百姓,就不怕天打雷劈吗?”
施文庆却冷笑:“我这是为了陛下,为了南陈!
你懂什么?”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张丽华耳朵里。
当晚,她在陈叔宝耳边说:“陛下,那位老臣太过固执,在朝堂上大吵大闹,恐怕会影响朝政和谐。
不如把他贬到地方去,省得他在京城惹事。”
陈叔宝听后,当即下旨,把那位老臣贬为了偏远州县的小官。
消息传开后,朝中大臣再也没人敢反对张丽华和她的党羽。
而后宫的家属犯了法,只要向张丽华行贿,也能免于责罚。
孔贵嫔的弟弟在外面强抢民女,被百姓告到了官府。
孔贵嫔吓得不行,赶紧带着一箱金银珠宝来到结绮阁,跪在张丽华面前哭求:“贵妃娘娘,求您救救我弟弟吧!
要是他被治罪,我们孔家就完了!”
张丽华收了钱财,笑着说:“这事包在本宫身上。”
随后,她在陈叔宝面前说:“孔贵嫔的弟弟只是一时糊涂,并非故意犯错。
不如从轻落,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陈叔宝当即应允,不仅赦免了孔贵嫔的弟弟,还把告状的百姓抓了起来,罪名是“诬告皇亲国戚”
。
百姓们对张丽华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却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江东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谣:“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只知有张贵妃。”
有人把这句民谣告诉了陈叔宝,本以为他会生气,可陈叔宝却笑着说:“朕的丽华能有如此名声,是朕的福气啊!”
此时的陈叔宝,早已把国家大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每天都和张丽华饮酒作乐,听着《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他不知道,北方的隋朝已经厉兵秣马,隋文帝杨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南陈的江山;他不知道,自己亲手培养的利益集团,已经把南陈的根基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