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晋绥军气倒张云吃饱(1 / 2)
民国28年12月中旬,晋西事变爆了一场战事。
数万晋绥军向着名义上由晋绥军统治着但实际由八路军控制的2万多新军起了进攻。
这是一次同室操戈的悲剧,也是一场周边势力都挺纠结的战斗。
几方拉扯的情况下,山西新军决死纵队才孤立无援,损失颇重,最后仅有万余人突破重围归入八路军部队。
但是独立支队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因为独立支队持续的破袭,造成山西地区的日军远比同期要多。
原本已经撤回国内休整的1o8师团为了防御独立支队不得不继续留守山西,使得晋中盆地上鬼子集中了近5万人马,另有临汾盆地2万人,运城盆地2万人。
庞大的鬼子兵力如黑云压顶,使得晋绥军无法集中太多兵力参与攻击新军,而邻近晋中的灵石、孝义等县大部分也变成了日占区。
第二个变化,就是八路军兵力远比历史上要多,有足够的力量来开展一些动作。
由于武器弹药极大改善,八路军各部队阵亡率和伤亡率都大大降低,而供给物资的宽裕,也使得八路军有余力展了众多民兵和游击队力量。
总部在最近的一次统计中,连同民兵在内八路军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53万人。
第三个变化,自然是因为张云正在筹划组织了一个规模颇大的运输队,准备通过吕梁向老家方向输送物资。
这个物资输送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总部和ya的高度重视,毕竟ya被国民政府重兵围住,物资购买不畅,确实需要额外的物资补充。
而参考之前独立支队东出太行,轻松输送了数万吨的物资进入冀南,总部研判只要在晋中灵石县附近打通几个节点,就可以构建比较安全的物资输入渠道。
如果能够实控灵石、孝义两县,就能打通这条八路军最关键的物资人才运输线,这对八路军部队意义十分重大。
于是总部综合研判之下,命令386旅于12月中旬以打击灵石县、孝义县日军的名义,直接破袭跨过了同蒲铁路,进入了晋西地区灵石、孝义、柳林等区域,介入到了晋西战场。
386旅的开拔自然瞒不过张云,但是总部并未下达独立支队的调令,张云也就无法参加此次作战。
但是他还是以拉练的名义,低调的动员了数万支前群众,搬运着大量的炮弹、子弹和部分给养,在野战1、2、3团护送下,逐步运动到了介休灵石县山区附近。
毕竟晋中地区有5万鬼子,如果这些鬼子突然出击,很可能会截断386旅的后路。
张云安排野战三个团过去,就是必要情况下担任预备队,预防突情况,同时趁着夜色前出,掩护支前群众越过同蒲铁路为386旅补充弹药和给养。
……………………
随后的十多天里,晋中的鬼子没有什么动作,中央军也未在山西有什么动作。
张云例行的安排正太军分区其余各部队开展了正太铁路、井陉、晋中平原大破袭,吸引鬼的子注意力,但是也没有让野战1、2、3团贸贸然进入晋西。
晋西作战,震动全国,但鬼子、中央军、八路军部队都对晋西地区的战况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仅有386旅,确切的说是李大团长冲进了事变的战场捣乱。
比如“突然现了前方鬼子”
,临时开展部署,挡在了晋绥军部队前面,防止其追击新军决死纵队;
比如部队行军过程中,不小心丢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药品给养,但这些弹药又凑巧被新军部队捡去了。
结果新军部队获得了紧缺的弹药补充,竟然击退了晋绥军的进攻。
比如突然现晋绥军向某地新军迂回攻击后,李大团长说为了防备鬼子而在前方埋了雷场,并当场表演了羊群触雷被炸飞的剧情(电爆步兵雷,远处引爆),吓得晋绥军部队不得不绕行雷区,结果根本无法按时抵达,又被新军成功撤离;
前面李大团长捣乱,后面旅部带着3个团压阵并向晋绥军“诚恳道歉”
……
终于,急眼的晋绥军部队向李大团长的新一团起了攻击,李大团长则是现场向晋绥军表演了日式水准的火力阻断,6门重型迫击炮和6门步兵炮山炮,24余门82迫击炮以及近百门6o毫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