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土着与穿越者之辩(3 / 4)

加入书签

人命脉交了大半在陛下手里,无非是想保下这点火种,待将来元气恢复,再图后计。」

    宗泽在一旁附和道:「金国经此大败,已无力再战。金主此举,必是想以退让换生机,就像辽与西夏那般,虽称臣纳贡,却能保得一方基业。他所争的,不过是让金人能活下去。」

    宋江等人能劝赵误接见完颜银术可和拏懒昂,那就说明,他们心里其实也倾向跟金国议和。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这些年来,宋金一直在交战,是,金国屡战屡败,大宋屡战屡胜,如今大宋已将金国吞并辽国的大部分疆土尽数夺取。

    但「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打仗从来不是只看输赢的帐面数字。

    要知道,前线的军报里,每一场胜仗背后都跟着密密麻麻的伤亡名单,还有战争必然会导致花钱如流水,以及粮食物资的大量快速消耗。

    更关键的是,打下的每一块地区都需要消化和治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丶物力和财力。

    一一这几年,大宋虽在疆土上步步推进,将金国从辽国故地逐步驱逐,又解放了箕地,但这份胜利的背后,是大宋原来地区的丁壮人口在锐减(除了战死的,还有去各个新收复地区去建设的)。还有,大宋已经推行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又大力推动海上贸易丶商业化,并且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可大宋的国库其实并不算太过充裕。而工业革命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大部分都用于战争上了,而非改善民生上。

    因此,如果战争能够停止,不止金国可以休养生息,大宋同样也可以休养生息,变得更加强大口再一个,从军事的角度上来看,「穷寇莫追」。

    金国虽然屡战屡败,却仍保有一战之力,若被逼至绝境,必然会联合草原诸部死战。

    届时,大宋不仅要面对更顽强的抵抗,还可能陷入与草原部落的长期对峙,这与「休养生息」

    的初衷背道而驰。

    更何况,天时的变化已迫在眉睫,北方入秋后寒意渐浓,大宋将士多为南方人,耐寒能力远不及自幼生长在冰天雪地的金军,一旦寒冬降临,战场优势或将悄然逆转。

    所以,与其冒着胜果付诸东流的风险继续推进,不如趁此时机将疆土丶藩属之名等实际利益撑在手中,为后续的国力积累争取时间。

    还有就是,大宋新夺取的这些地区,饱受战火的洗礼,城墙塌毁丶农田荒芜,人口稀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重建。

    因此,议和并非放弃进取,而是以退为进一一先以全胜之姿敲定和议,确立大宋在宋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再借和平时期修复民生丶消化这些新收复地区丶整顿军备,待国力充盈后,再图长远。

    其实,大宋朝中早就有保守派大臣提出这样的主张了。

    只不过,那时大宋一直在取胜,才让保守派大臣的话语权不大。

    而随着战争损耗日益显现,保守派大臣对「见好就收」的呼吁已暗流涌动。

    如今就连宋江丶吴用丶宗泽等主战派出身的大臣都转而支持议和,这就形成了压倒性的舆论合力,让「落袋为安」成为朝堂上下的共识。

    这是赵俣都不能忽略的,哪怕他是帝王,哪怕他是千古一帝。

    而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