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大宋的辽东(3 / 4)

加入书签

sp; 历史上的张居正就是这麽做的,想要以此来消灭蒙古人,只可惜,他并没有坚持到底。

    最后,这招被满清学了去,他们用这招,再辅以其它一些招数,有清一代把蒙古人从峰值的近千万人口折腾到后来只剩下五十多万人口。

    由此可见,这招到底有多成功。

    如今,大宋祭出这招,那些草原上的小游牧民族,那些东北的小渔猎民族,怎麽可能扛得住这样的打击?

    反之,只要转头来投大宋,那是要什麽有什麽,尤其是帮大宋打一打仗,足够他们好好生活几年的了。

    试问,这些本就是墙头草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又怎麽可能不投大宋?

    最让残辽的一众高层感到绝望的是,大宋已经在攻打高丽了。

    傻子都能看明白,大宋要想将高丽并入自己的版图,就必须拥有辽东之地,不然,其地就连不上。

    换一种说法,如果大宋拿下高丽,而放弃辽东,那麽高丽就是一块飞地,早晚要独立的。

    所以,大宋攻占高丽,已经可以充分证明,大宋肯定是要夺取辽东的。

    这就让残辽的一众高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混乱之中。他们原本还寄希望于大宋会像以往的中原王朝那样,在短暂的军事胜利后便撤军,留给他们复国的机会。然而,大宋的种种举措却表明,他们不仅不会撤军,反而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进行长久的统治。

    这还不是让残辽的一众高层最忧心的。

    让他们最忧心的是,曾经被他们寄予厚望的皇帝耶律敖卢斡。

    耶律敖卢斡自幼被精心培养,七岁便擅长骑射,兼具契丹贵族崇尚的武力素养;同时打破辽末重武轻文的风气,曾为偷偷读书的内侍掩饰,被时人称赞有长者之风。

    十馀岁,耶律敖卢斡就表现得性情温和且懂礼节,常夸赞他人长处丶掩饰他人短处,朝廷内外皆认可其贤能。

    可以说,辽国国内,「人皆知晋王贤而属望焉」。

    当时,金军南下,辽朝半壁江山沦陷,耶律延禧沉迷游猎丶荒废政事,还疏远贤臣丶

    任用奸侯,导致朝政腐败丶军心涣散。在大辽王朝濒临崩溃之际,耶律敖卢韩的贤明与耶律延禧的昏庸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辽人眼中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无论是贵族官僚还是普通军民,都将复兴辽朝的期待寄托在他身上。

    部分契丹贵族将耶律敖卢斡视为政权延续的核心。甚至有人直接计划扶持他登基,以取代耶律延禧重整朝纲。

    朝中大臣也普遍认可耶律敖卢翰的继承资格,即便他因庶出身份未被立为太子,多数官员仍默认他是最佳继位人选,这甚至引发了萧奉先等势力的忌惮。

    耶律敖卢韩还体恤下属丶善待百姓,在军队和民间积累了极高声望。

    不少辽军将领甚至「只忠于晋王而不忠于辽帝」,普通军民也坚信他继位后能减免赋税丶整肃军纪,改变乱世中的生存困境。

    可以说,赵侯在辽国即将灭亡之时,立了耶律敖卢斡为辽国的皇帝,实际上是给辽国打了一记强心针,让辽人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哪怕耶律敖卢韩只是一个傀皇帝。

    耶律敖卢韩继承了耶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