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迁都(3 / 5)

加入书签

p;  这些地方虽然历史悠久丶文化底蕴深厚,但离前线都有不短的距离。一旦得到消息,再反应丶

    调集军队丶筹措粮草丶动员出兵,再将兵马粮草辐重运到前线去,这一套流程下来,没准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而草原民族以快马弯刀着称,一旦进入中原腹地,便如入无人之境。到那时,别说与他们交战了,就连他们去了哪里都得慢慢寻找。等你找到他们时,没准他们已经抢够了粮食丶财物丶女人,

    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因此,朱棣才不惜工本丶劳师动众,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北京城。他将这座城市作为前哨基地,最大化地利用大明王朝的各种优势,集中力量去和草原游牧民族抗衡,确保大明王朝的江山永固。

    虽然所属世界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

    赵侯很清楚,抛开将来开疆拓土先不谈,大宋目前阶段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南方,而是来自北方。

    契丹,女真,蒙古,满清,他们才是能灭亡大宋的外部力量,也是最需要赵和赵的子孙后代防御的外敌。

    这也许不是一代人的奋斗,而是世世代代奋斗的目标。

    当然,赵侯肯定希望在自己这一世,就把这些胡虏全都解决掉。

    但客观的事实就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打不过,就跑,等你不行了,他们再回来,周而复始,就跟狗皮膏药一般,没完没了。

    这方一赵侯不能在自己这一代解决胡虏之患,总得给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抵御甚至是解决胡患的基础吧?

    而要是赵候真能在自己这一代就彻底解决胡患,着眼世界,也可以再换都城嘛,比如那时将都城迁到海运更便利的南京。

    话说,那时大宋的铁路也应该变得极为发达了,再将国都迁到南京,也不会影响其控制草原。

    只是现阶段燕京做国都应该是大宋最好的选择。

    还有,燕云地区的情况却远比想像中复杂,

    这里居住的人口,有许多契丹丶奚族丶渤海丶阻下丶女真丶室韦等民族的人,并不全是汉人。

    即便是汉人,这里的汉人也与内地的汉人有所不同。他们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称呼一一汉儿。

    「汉儿」这个词语最初是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并无褒贬之意。

    但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特别是在辽国与大宋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辽人称呼宋朝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这样的称呼变化,反映出辽丶宋和包括历史上后来占领燕云地区的金都对燕云地区的这些汉民很不信任。

    历史上,宋人甚至当面以「番人」来辱骂燕云地区的汉儿。又因赵佶君臣的不作为,宋人与燕云地区的汉儿之间严重缺乏认同感,宋人视汉儿「非我族类」的情绪强烈。这样的情绪,使得燕云地区的汉儿无法在宋人那里找到归属感。于是,他们心中开始生出异心,寻找机会叛宋投金。最终,金人本不具备灭宋的实力,却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