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好儿子(3 / 5)

加入书签

性。

    即便后期明朝通过「隆庆和议」开放互市,试图以经济手段缓解冲突,但蒙古各部仍未真正归附,边患依然频发。

    此外,明朝的边防体系也暴露出严重问题,明初设立的奴儿干都司丶哈密卫等边疆机构,因距离遥远和补给困难等问题,难以长期维持。

    加之明朝后期国力衰退,财政开始拮据,边防军士常常缺饷,战斗力更是大不如前。

    蒙古首领俺答汗甚至在明朝末期兵临北京城下,迫使明朝妥协。

    这种军事上的被动,让明朝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相比之下,清朝后来的盟旗制度和宗教控制,远比明朝的卫所制度更为深入和持久。清朝再辅以联姻和八旗制度,就彻底驯服了蒙古,蒙古各部俯首称臣,甘愿融入大清版图,长达数百年未生叛乱。

    更重要的是,明朝缺乏对蒙古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利用。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但明朝并未有效利用这一宗教影响力,而是单纯依赖军事和经济手段,这种单维度的治理方式,使得明朝始终无法在蒙古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而清朝在蒙古地区大力扶持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鼓励蒙古贵族子弟出家为喇嘛,由于喇嘛不能婚娶,蒙古的人口和战斗力逐渐下降。

    到了民国时,蒙古的人口降到了不足五十万,而当时出家人数仍高达总人口的12.8%。

    可见清朝治理草原的手段有多成功。

    这些都是大宋可以借鉴的。

    在这里,张纯给赵侯贡献了大量可行的手段,她的一些「想法」让蔡卞等人都拍案叫绝。

    赵侯也不吝夸赞张纯,甚至问张纯想要什麽奖励?

    谁想,张纯却对赵侯说:「官家,臣妾不要奖励,臣妾只想官家夸赞一下我儿赵堂,他刚经历九死一生·」

    说起此事,赵候心里其实很复杂。

    赵堂第一次引起赵侯的注意,就是他丶赵寿丶赵楷跑去参加科举,而且还高中了。

    当时,赵甚至考了个探花,成绩竟然比赵佶还好。

    那时,赵侯是真记住了赵橙这个儿子。

    不过赵却认定了,那是张纯押对了题。

    现在想想,就算是张纯押中了题,当时还不满十三岁的赵堂能有那样的表现,也已经很不错了。

    后来,赵堂更是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读到了上舍生,证明他本人绝对不只是靠张纯押中题才考中探花那麽简单。

    这次赵侯御驾亲征,赵堂先是单枪匹马去说服了生活在古北口的一众契丹部落交出来了古北口,又在此战当中,选择去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拼命。

    赵堂的表现,已经不是一般的耀眼了。

    甚至都可以说,如果赵寿有一天不能胜任太子之位或者出了什麽意外,赵堂或许是那个最适合接替赵寿太子之位的皇子。

    换而言之,张纯的目的达到了,她培养出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丶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储人选。

    只是,赵槿太有野心丶胆子也太大了,他适合开疆拓土,不适合当个守城之君。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