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金人主动求册封,殿中策问天下局(4 / 4)

加入书签

盟灭掉辽国,瓜分掉辽国的疆土?

    关键,历史已变,辽国比历史上还虚弱,赵宋王朝也不像历史上的北宋王朝那样外强中乾。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真不知道,自己该选择联金灭辽,还是该选择联辽灭金?

    正好恰逢科举殿试,赵俣就出了一道「论宋丶辽丶金之间战略关系」的策论,看看这届举子中,有没有国际战略级的人才。

    此刻,殿内香雾缭绕,七百来个案几整齐排列,每张案上都摆着笔墨纸砚,砚台里磨好的墨汁泛着乌亮的光。

    七百来名举子,按名次依次入座。

    赵俣端坐于殿上,目光扫过阶下众人。

    殿外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如同此刻举子们起伏的心思。

    赵俣朗声说道:「今辽势渐颓,金方兴起,与我大宋三方鼎峙,关乎大宋百年基业。朕命尔等以『论宋丶辽丶金之间战略关系』为题,畅言己见。或联或拒,或战或和,皆需言之有物,策之有据。」

    赵俣话音一落,举子们纷纷提笔蘸墨,笔尖触纸的沙沙声瞬间填满了大殿,起初细碎零散,渐而汇成一片连贯的声响,如同春雨落于青瓦。

    大殿之内,时间仿佛凝固,只余笔墨与纸张摩擦的窸窣之音,以及偶尔传来的轻咳或衣袍摩擦的声响,交织成一幅紧张而肃穆的画卷。举子们或凝眉沉思,或奋笔疾书,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时局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憧憬。

    赵俣静静地望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思量,这些年轻的士子们,将如何解读这错综复杂的局势?

    很快,赵俣的目光就放到了最后一排的三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身上。

    见赵寿丶赵楷丶赵樘全都在那里奋笔疾书,赵俣既欣慰,又期待:

    『皇后用心教育了太子十一年,不知她都教会了太子什麽?』

    『王贵妃在历史上教导出来的赵佶的第三子郓王赵楷,就曾在科举中一举夺魁,差点拿到了状元之位,不知道赵楷的身体内换上了我的基因能否有更杰出的表现?』

    『张纯用清朝皇子的教育之法结合后世的教育之法教育出来的儿子到底有什麽样的水平,会不会给我惊喜?』

    赵俣将目光从自己的三个儿子身上收回来,又放到了赵佶身上。

    就见,赵佶胸有成竹的在那里端坐,笔走龙蛇,点点如桃,撇撇如刀,都不用看赵佶写的内容,就他写字的这份意境,都令人赞叹不已。赵佶的笔触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仿佛他此刻并非置身于考场之中,而是在山水之间挥毫泼墨,于九天之上书写江山社稷。这份从容与自信,让赵俣都不由自主地侧目。

    赵俣看着赵佶心想,『连王爵都能放弃,你让我怎麽放心你……』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