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赵俣:我儿子出息了(4 / 4)

加入书签

的神童。

    朝廷规定十五岁以下能通经及作诗赋者均可应试。先由州府申报朝廷,国子监检验完毕,送中书复试,合格者再由皇帝亲试。

    考试内容主要是背诵经文,有时也会考试诗赋。根据考试成绩,会给予应试者赐出身丶授官或免解试等不同的结果。

    简单来说,特奏名主要是对屡试不第者的一种照顾,而童子科则是为了选拔少年英才,二者在赵宋王朝的科举体系中都起到了补充作用。

    赵侯出阁的儿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九岁,全都符合参加童子科的年龄限制,以蔡京为首的一众官员为了讨好赵侯,以及为了帮众皇子扬名获得声望,促成了这科的童子科,想让赵侯出阁的儿子在童子科中大放异彩。

    谁想,赵候的儿子赵寿丶赵楷丶赵堂这麽出息,竟然没去考童子科,而是直接参加了正常的科举,关键他们真考中了进士。

    赵候事先知道自己有十来个儿子参加了成年科举,但赵侯对他们中举真没抱任何希望,也就是让他们长长见识,反正他们现在都没有爵位,又符合报名的条件。

    赵侯表面上对左右说:「胡闹!科举乃我大宋选拔人才之要途,岂可教稚子戏耍其间,成何体统!」

    言罢,赵侯故作怒容,说道:「将他三个的名字勾掉,再取三人。」

    蔡京连忙出列相劝:「陛下息怒,太子及两位皇子年少有为,通过省试,实乃我大宋之福,百姓之幸。此等天纵之才,若因年岁而埋没,岂不遗憾?且我大宋并未规定年少不可参与科举只能参与童子科,今又解除皇子不可参加科举限制,太子及两位皇子考中进士,合情合理合法。既然如此,便应顺应天意,予以嘉奖,方能彰显陛下公平圣明,激励天下士子勤学不缀。」

    有蔡京带头,立马就有一大群官员附和蔡京。

    章惊老了,曾布也老了,韩忠彦和苏辙太保守,又不太懂经济,蔡京无疑成了下一任宰相的不二人选。

    关键,蔡京还对赵侯言听计从,赵侯也没有舍蔡京不用,而用别人的道理,

    现在的形势是,只等章身体彻底不行了,主动告老还乡,蔡京就会继任宰相之位。

    这样的蔡京想要讨好赵侯,自然从者云集。

    不想,赵侯却坚持:「教他三个参与殿试见见世面即可,取仕一事休得再提。」

    见赵这麽坚持,蔡京等人不敢再劝,只得遵命行事。

    害怕赵寿丶赵楷丶赵这三个小家伙多想,回头赵侯把他们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与你几个而言,不中比中要好,回去用心参悟,各写一道奏策论给我。」

    赵侯怎麽教自己的儿子暂且不表。

    只说,省试放榜后,合格者获「进士出身」资格,但要得「及第」,还需过殿试一关。

    三月初一,七百来名举子在集英殿候考,赵侯亲自主持。

    赵寿丶赵楷丶赵堂也被特许参与殿试,但他们的成绩不算在评比中。

    殿试仅考策论一道,今年的题目是赵侯亲自出的:论宋丶辽丶金之间的战略关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