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招安,驱虎吞狼(4 / 4)

加入书签

地区粮食种植及经济生产,绝不可教方腊北上破会此地的粮食种植及经济发展。」

    江南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丶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或稻麦轮作)。

    此外,长江及其支流(如淮河丶运河等)形成密集水网,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还通过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如太湖平原丶江淮平原),土壤肥力高,利于农作物生长。

    其区域内多平原和低矮丘陵,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开垦和耕作,相比北方山地丶高原更适合粮食量产。

    还有,自隋唐以来,江南地区就重视水利工程。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长江与淮河,既便利漕运,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基础;到了赵宋王朝时期,朝廷进一步疏浚河道丶

    修建堤坝,如太湖周边的筑堤围湖造田技术成熟,通过「堤岸丶斗门丶沟渠」系统,有效防御洪涝丶保障灌溉,使大片低洼地成为高产田。

    赵宋朝廷在江南还设立专门的水利机构,制定法规管理用水和堤防维护,民间也形成了自发的水利协作组织,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减少了水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

    此时江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约百分之十五,但粮食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远超北方。

    而太湖平原一带,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指苏州,湖指湖州,均属江南北部。

    还有江宁府历史上是众多王朝的首都,而其地之所以能被多朝选为首都,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的粮食产量远超其它地区。

    除了产粮多以外,江南北部地区人口也多。唐末五代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其中江南北部是主要迁入地之一。到了赵宋王朝,这一趋势持续,人口增长带来充足劳动力。据统计,此时江南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有粮有人,只要赵宋王朝能快速恢复江南北部地区的秩序,江南的这场暴乱就伤不到赵宋王朝的筋骨。

    这也是宋江义军明明从秀州进入的江南,却没有先去打近在尺的杭州,而是先去血洗苏湖地区和江宁府,紧接着就去横扫整个江南北部地区的原因。

    童贯也知道江南北部地区对赵宋王朝的重要性,自然满口答应下来。

    最后,赵侯用近乎直白的话警告童贯,一定要约束西军将士,绝不许他们在江南北部地区烧杀抢掠,更不许他们劫掠平民。

    童贯多机灵,一听就明白了,赵候允许西军劫掠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