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万事俱备和投石问路(2 / 3)

加入书签

耕投身百业,所创财富远超单纯务农所得。一旦平分土地,众人被迫回归田亩,工坊无人做工,商路无人经营,不仅工商凋敝,更使得社会分工倒退。当人力皆困于土地之上,谁来钻研器械改良丶推动技术革新?失去了工商,经济如何繁荣?」

    「土地流转自有其经济逻辑,富户兼并土地,常引入先进耕种技术丶兴修水利,提高土地整体产出。若强行平分,打破这一市场机制,新获土地的农户缺乏资金与技术,无法对土地进行有效开发,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土地交易受限,资本无法流动,财富创造的渠道被堵塞,经济发展便失去了动力。」

    「我大宋经济如同一辆马车,土地丶工商丶人力皆车轮,强行改变土地分配,只会教马车失衡倾覆。」

    叶诗韵主张,只实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即可,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丶科技,将多馀的人力引去发展工业丶基建,甚至是对外扩张丶移民,市场自会找到其中的平衡,士绅阶层想通过提高地租等间接将负担转嫁给平民,市场会教他们做人。

    除此之外,叶诗韵又提出了印花税的概念,她说:

    「士绅常通过『诡寄田产』丶『虚立契约』等手段隐匿土地丶规避赋税,致使摊丁入亩后土地税基仍存在大量漏洞。而印花税以契约钤印为徵税节点,凡土地买卖丶租赁丶典当等交易,必须经官府核验并缴纳印花税后方为有效。这迫使士绅阶层将原本隐匿的土地交易纳入官方监管,大量『黑地』由此浮出水面,为摊丁入亩提供更真实的税基,也让士绅一体纳粮的执行更具依据,避免其借土地流转逃避赋税义务。」

    「土地交易频繁是士绅阶层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而印花税按交易额阶梯徵税的特性,会使过度土地兼并面临更高成本。为减少税负支出,士绅会自发控制土地扩张规模,部分闲置或低效土地将重新流入市场。这不仅缓解了土地集中化矛盾,为摊丁入亩中地多者多纳税原则创造实施条件,也将通过经济杠杆削弱了士绅阶层抵制一体纳粮的动力。」

    「徵收印花税所得资金可用于三方面:其一,补贴因摊丁入亩而税负加重的自耕农,减少基层抵触情绪;其二,投入水利修缮丶灾荒赈济等民生工程,消解士绅阶层『与民争利』的舆论压力;其三,弥补士绅一体纳粮推行初期可能出现的行政损耗与隐性税收流失。」

    「这种『以税养税』的模式,既增强了朝廷财政的韧性,也为两项改革的长期稳定推行提供物质保障……」

    叶诗韵提出的印花税,让赵俣眼前一亮,他心想,『到时候,只要让宣传部对外宣传,只有在官府备案的土地才受朝廷保护,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难度肯定会降低不少。』

    张纯不想让叶诗韵专美于前,她也提出,准备出足够多的备用官员,以便换掉那些坚决抵抗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官员,以及改变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不然,要想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肯定难如登天。

    还好,赵宋王朝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冗官。

    而且,从宋神宗时期开始,赵宋王朝一连三朝都在大搞教育改革,即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取代旧的科举制度,这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创举,还为赵宋王朝培养了大量的备用人才。

    关键,赵俣在登基之初,就在梳理官员,手上捏着一大把备用官员。

    更关键的是,赵俣在登基之初,就以反腐的名义,将赵宋王朝的官员用自己心仪的官员换了一遍。

    再有,赵宋王朝在陇右推行的在农村建立乡镇衙门及村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