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打赢了,就得这麽谈(2 / 4)
p;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金人的军事行动能力,对南宋的防御造成了很不利影响。
甚至都可以说,南宋的抗金战争中,有很大程度打的都是这些汉儿。
可悲的是,尽管很多汉儿心甘情愿地当辽朝丶金朝的走狗,但因为还有不少汉儿心向赵宋王朝,导致不论是辽朝,还是金朝,对于汉儿,都只是利用,从来都没有真的信任过。
当然,历史上的宋朝,因为有大量的汉儿效忠辽丶金,也不信任这些汉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汉儿,身处夹缝之中,既不被故土所接纳,亦难获新邦之真心,仿佛命运的弃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泊无依。他们或出于生计,或迫于时势,不得不依附于强权之下,以求得一线生机。然而,这份生存的代价,却是灵魂的扭曲与归属的迷失。
而左企弓就是典型的汉儿,并且是典型地对胡人忠心耿耿的汉奸。
在北上之前,熟知历史的张纯,就跟赵谈过汉儿的问题。
后来,赵又拿汉儿的问题跟曾布等人讨论过。
最终,赵侯君臣达成共识,于汉儿要区别对待。
也就是,对赵良嗣丶李处温这样心向赵宋王朝的汉儿,要充分接纳和信任;而对待像左企弓这样心向番邦的汉奸,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甚至是除之而后快。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郑允中已经确定,左企弓就是赵宋王朝要除掉的汉奸,所以他对左企弓这个注定了要死的汉奸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再者说,哪有正使在场,跟副使纠缠的?
这可是谈判的大忌。
萧奉先倒是很好说话,他立即就将国书拿出来,交给郑允中。
郑允中拿到国书,立即就去交给曾布丶韩忠彦丶苏辙丶蔡卞这四位宰执。
曾布四人一看,耶律延禧给赵侯的国书中,有大段的狂之言,而且多是指责叱呵之语:
像是,「贵朝不度德量力,不审天时人事,今与西夏交战,还敢触我大辽天威,自寻死路!」
像是,「辽宋两朝因《擅渊之盟》和平百年,宋朝是礼仪之国,今不顾友好盟约,率先举兵北上,兵出贵在有名,不知宋兵缘何至此?」
又像,「今你朝率先举兵临边,攘夺民土,破坏盟约在先,我大辽必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兴师问罪,以雷霆万钧之势,以正天道。望你悬崖勒马,速速退兵,归还所占城池,再归还占夏疆土,再谈和约,否则天威难测,后果自负!」
如果是宋军大败辽军之前,辽国拿出这样的国书来威胁赵宋王朝,兴许真会给赵宋王朝一定的压力,毕竟,那时宋辽两国还没有正式交手,辽国的威力还在。
可是三天前的那两战,宋军全都大获全胜,还生擒活捉了耶律斡特剌,这别说曾布和蔡卡这两个主战派了,就是保守的韩忠彦看到这样的国书,都忍不住说道:「如此国书,安敢进呈,还给辽使罢,让他们回去,重新措辞,再来议和。」
甚至就连苏辙都说:「北朝徒夸兵众,不想天理不顺,人无斗志。前日之战,遭我军迎头重击,损兵折将丢盔卸甲,主将沦陷,望尘而逃,今日却献如此国书,徒增笑柄。」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