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将张纯打入冷宫?(2 / 4)
另外,传统儒学多以孟子的性善论或荀子的性恶论为基础来探讨人性。
而王安石则提出「性不可以善恶言」,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资质,善恶是后天的行为表现。
这一观点与传统儒学人性论有所不同,也引发了学界的争论。
站在赵宋王朝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新学为王安石变法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这与传统儒学中一些强调顺应自然丶以道德感化为主的政治理念相左。
最后,新学重视培养具有实际才能和经世致用思想的人才。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学校和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变法改革培养了一批支持改革的官员和人才。
而传统儒学培养的人才,虽然也会学时务策和经史策,但更多的注重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方面的培养。
总之就是,一个先进,一个保守;一个激进,一个稳健;一个着眼于变革图强,一个则倾向于恢复旧制。
双方从最开始的学术上辩论,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激烈的冲突。
元佑时期,国子监中甚至发生过学官黄隐焚烧王安石着作《三经新义》雕版的恶劣事件。
绍圣时期,新党也是为了独尊新学,干了不少毁坏经典的事。
历史上的赵佶一朝,赵佶和蔡京不但焚毁了大量元佑学术的着作,更是将苏轼丶秦观丶黄庭坚等人所作的诗词歌赋也一并禁绝,甚至就连新党人士章惇所写的相关论着也大都遭到销毁。
赵俣登基之初,新旧两党都试图在物理上消灭对方的学术。
但让赵俣给拒绝了。
赵俣的做法(其实是赵俣采纳张纯的建议),一边给两党建了个辩论院,让新旧两党派人去这里面辩论,一边同时推行新学和儒学进行兴学。
这使得兴学大力发展。
早在赵煦一朝时,章惇便已经将三舍法推广到了地方州学,并让地方州学与京城太学相连。也就是,州学的上舍生中成绩最优秀者,便可得到机会进入京城考试,通过后便能进入太学的内舍。此即为升贡法。
而到了赵俣这一朝,赵俣让韩忠彦主持推广兴学,韩忠彦进一步将三舍法和升贡法推行全国。也即在全国所有州学都实施三舍法。个别情况下,一些县城也会搞三舍法教授官学。并且全国州学中最优秀的学生也都能通过升贡法,来到京城太学参加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与历史上蔡京负责兴学这块,全国所有的州学都必须且只学习新学不同的是,韩忠彦负责兴学,在赵俣的严厉要求下,新学和儒学并重,赵俣又采纳张纯的建议「另辟蹊径」地提出了学分制,使得新学和儒学各占五十分,都作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
如今,全国所有的官学生已经暴增到了二十一万人。
这使得赵宋王朝的中基层绝对不会缺少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蔡京为首的一批人,认为兴学规模已然足够承担为国举士的功能,希望朝廷把科举考试给停止了,就用三舍法和升贡法来为国家选拔人才。
不过,熟知历史的赵俣知道,蔡京他们的主张根本就行不通(历史上,他们自己就在1120年将这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