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赵宋王朝的变化(2 / 5)
期全力报国……
离开汴梁城,曾布一路西进。
几年前,也就是在赵煦一朝末期,准确地说是黄河大决堤之后,那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北方大地一片凄惨之景,当时,百姓衣衫褴褛,憔悴的面容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他们食不果腹,挣扎在生死边缘,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似乎在向苍天乞求一丝生机。
曾布当时亲自去过灾区,亲眼看过那时的人间惨剧,那些破旧的房屋丶荒芜的土地丶被大水湮没的村庄丶疲惫的百姓丶森森白骨。
当时,曾布切身感受到了,百姓的无助与绝望,苦难与挣扎。
赵俣登基至今,只有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曾布再看到的,完全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因为他们君臣推出的大力治理黄河丶以工代赈丶免税丶移民等等措施,黄河两岸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甚至已经开始安居乐业。
如今,随着麻晓娇发明的一系列先进工具丶农具的推广,随着朝廷的大力救济,也随着安定下来的百姓在田间辛勤劳作。
加上今年老天也成全。
田野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稻谷摇曳,麦浪滚滚,绿意盎然。
曾布一路走过来,看到的都是,百姓在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幸福,与几年前的凄惨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河流域已然恢复了一些生机。』
『若是今年丰收,两岸的百姓应该就能缓过来了。』
通过走访,曾布还得知,唐恪治理黄河,干得还不错。他虽然没有完全杜绝洪涝,但通过疏导和泄洪等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黄河带来的危害。
『如此治理十年,或将彻底治好黄河……』
曾布没有立即前去陕西,而是先去了河东。
赵宋王朝北方的军事防御体系,主要由河北和河东两个防区组成。
河北先不去说,因为它与收复西夏没多大关系。
先只说可以成为陕西的后备力量的河东。
河东即后世的山西,这里山河表里,关险重重,易守难攻。
河东地区的农业还较为发达,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能够为西北六路的驻军提供粮食等物资补给。同时,当地丰富的铁矿丶煤矿等资源,为兵器制造和军事防御设施建设提供了原料,保障了西北六路军队的装备供应。
河东地处赵宋王朝北部边陲,与辽丶西夏等政权相邻,是赵宋王朝防御北方政权的前沿阵地。其北部的雁门关等关隘是抵御辽军和西夏军的关键防线,能有效阻止敌军大规模南侵,从而分担了西北六路在防御北方政权方面的压力,使其能更专注于应对西夏在西北方向的威胁。
河东地区还设有麟府路军马司,与西北六路的经略安抚司共同构成了北宋的西北防御体系。在军事行动中,河东与西北六路可以相互策应丶协同作战,提高整个西北防线的防御能力和作战效能。例如,在对西夏的作战中,河东的军队可以从侧翼出击,配合西北六路的军队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顺便说一句,坐镇河东的大将,名叫「张蕴」,此人能征善战不说,跟赵俣还颇有渊源,甚至赵俣都得喊他一声「岳父」。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