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赵俣刚刚吹了个牛逼(3 / 5)

加入书签

不给她点甜头,她以后还能这麽卖力了吗?

    关键,李琳要是真能帮赵俣把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练成强军,受益的不还是赵俣吗?

    所以,赵俣也没废话,当即就让李琳伺候自己穿衣服,又让她换上宦官的衣服……

    ……

    赵俣一行离开封校场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嘈杂的训练声便传入赵俣耳中。

    赵俣对李琳说:「气势不错啊。」

    谁想,李琳却眉头紧锁地摇摇头,好像不赞成赵俣的看法。

    就在赵俣想问李琳,听出来什麽了之际,已经收到通知的童贯丶宗泽丶张叔夜丶王禀丶何灌连忙前来接驾。

    童贯就不多说了,赵俣还是莘王的时候,他就跟着赵俣混了,等到赵俣登基,他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早就成了赵俣的心腹大宦官之一,目前担任内殿直都知一职。

    宗泽出身寒门,家有「耕读传家」传统,自幼随兄劳动,农闲时在长辈教导下读书识字。

    十几岁时,宗家迁至廿三里镇,宗泽目睹赵宋王朝吏治腐败和外敌入侵,萌生救国救民的抱负。

    最⊥新⊥小⊥说⊥在⊥⊥⊥首⊥发!

    不到二十岁,宗泽外出游学十馀年,追求治国之道,后认真研读兵书丶苦练武艺,成长为博学广识丶文武兼备的青年。

    元佑六年,三十三岁的宗泽才应省试,通过后,进入殿试。他殿试时力陈时弊丶批评朝廷,因言辞太直被置于「末科」,获「赐同进士出身」,由此步入仕途。

    当上官以后,宗泽的政绩一直很凸出。

    但因为出身不高,出道又很晚,快四十岁了,宗泽也只不过才升到了知县一级。

    关键,如果没有赵俣,宗泽就得一直在知县这一级混,始终升不上去,年近六旬时才能升为登州通判。后来还因事被贬,遂上表引退。

    直到靖康元年,金军再次南侵,宗泽才能临危受命,在磁州击退来犯的金军,声震河朔。

    如今,赵俣登基不久,就将宗泽火线提拔到自己身边听用。

    虽然在级别上,赵俣并没有给宗泽提高多少。

    但谁不知道,只要在皇帝身边,不仅地位高丶权柄重,机会也多,宗泽很快就会混成重臣的?

    事实上,赵俣已经准备用宗泽建立警察系统解决赵宋王朝的冗军问题了。

    不过,目前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再说,宗泽现在的资历也不够。

    这赵俣才让宗泽跟着练军,回头再让他去前线刷刷军功和威望,回来就给他加重担。

    跟宗泽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张叔夜。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长大后以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

    兰州地处宋朝边境,依靠黄河天堑自固,每年黄河结冰时,都要处于戒备状态,以防羌人入侵,士卒几个月不离武器。

    张叔夜说:「此非善策也。不据险要之地以守,反使敌逼于黄河,我军危矣。」

    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