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体察民情(1 / 4)

加入书签

紧接着,又有一位武将出列:“陛下!北境戎族近来时有犯边,骚扰我边境百姓,守军请旨,是否可主动出击,予以痛击?”

打仗?

慕朝歌头皮发麻。这更不是她能决定的了!

“边境之事,需慎重。”她硬着头皮,继续使用“拖”字诀,“将军且将详细军报呈上,朕与兵部诸位大人,细细商议后再定。”

那武将看了她一眼,也领命退下。

整个早朝,慕朝歌感觉自己就像个复读机,几乎没说出别的有建设性的话来。

她能感觉到,下方一些大臣的目光开始变得疑惑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太监宣布“退朝”,慕朝歌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宣政殿。

回到寝宫,屏退左右,她立刻瘫在椅子上,感觉比跑了五公里还累。

尉迟澈从内室走了出来,脸色也不太好。

“怎么样?没露馅吧?”慕朝歌有气无力地问。

尉迟澈冷哼一声:“漏洞百出!神情僵硬,如果不是朕平日的威严,今日一定会被看出端倪!”

慕朝歌不服气:“那你来啊!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事儿我哪懂啊?能糊弄过去就不错了!”

尉迟澈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深吸一口气,压下火气,走到书案前:“将今日大臣们所奏之事,说给朕听。”

慕朝歌努力回忆着,把江淮水患和北境戎族犯边等几件大事说了出来。

尉迟澈一边听,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道:“江淮水患,历年都有,但今年的雨水太多了,工部的请求十分有必要,准其所奏的七成款项。北境戎族的部落分散,此次犯边规模不大,应该是试探为主。令守军加强戒备,小股犯边者可驱赶,不宜大军征讨,以免落入圈套。”

他迅速做出了决定。

慕朝歌在一旁听着,不由得暗暗佩服。

这家伙,虽然性格讨厌,但处理起政务来,确实干练。

“记住了吗?”尉迟澈说完,看向她。

慕朝歌点头如捣蒜:“记住了记住了。”心里却想,幸好不用我理解,只需要我转述。

晚上,两人依旧分床而眠,互相戒备。

尉迟澈则利用“慕妃”的身份,减少了外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兰台宫内。

他找来了一些宫中收藏的典籍翻阅,但关于魂魄互换的记载少之又少,且多是一些传说,有用的信息寥寥无几。

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兰台宫附近,确实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监视的意味很明显。

他按兵不动,只当作不知道。

这期间,齐王也入宫“探病”过一次。

那天,慕朝歌依旧扮演着略显“虚弱”的皇帝,靠在榻上。而尉迟澈则安静地坐在一旁,扮演着慕妃。

齐王尉迟德年约四旬,面容儒雅,他表面上关心着陛下的病情,又看似无意地提起了上次带来的那位高人。

“皇叔费心了。”慕朝歌学着尉迟澈的语气,淡淡道,“朕只是偶感风寒,已无大碍。至于那位道长,朕觉着,宫中有太医足矣,就不劳别人了。”

齐王笑了笑,目光却转向一旁的“慕妃”:“陛下无恙便好。只是慕妃娘娘似乎清减了些,可是照顾陛下太过辛劳?”

尉迟澈微微垂首,不卑不亢地回应:“谢王爷关心,伺候陛下是臣妾的本分,不敢说什么辛劳。”

他应对得滴水不漏,举止神态都模仿得特别像,连慕朝歌本人都差点要以为坐在那里的就是原来的自己了。

齐王又寒暄了几句,见试探不出什么,便起身告辞了。

等他走后,慕朝歌和尉迟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他在试探。”尉迟澈沉声道。

“嗯,”慕朝歌点头,“他肯定没死心。”

玄明真人留下的安神符,他们每晚都使用。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确实感觉那种偶尔会出现的感觉减轻了一些。

这天午后,慕朝歌正在御书房内,对着尉迟澈刚刚讲解完的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折头疼,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呈上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锦盒。

“陛下,这是宫外有人送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