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播客中的汤姆·克鲁斯(1 / 3)

加入书签

2019年3月1日,汤姆·克鲁斯罕见地接受了乔·罗根播客节目的专访,这场长达两小时的对话迅速成为全球影迷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克鲁斯以低调着称,极少参与非电影宣传性质的深度访谈,而此次与罗根的对话却意外地坦诚且富有启发性。

从《壮志凌云》到《碟中谍》系列,从特技表演到电影制作的哲学,克鲁斯以他一贯的专注和热情,向听众展示了一个超越银幕形象以外的自己。

乔·罗根的播客以自由流动的对话风格着称,而克鲁斯的到来为节目增添了一份罕见的正式感。

访谈开始,罗根便调侃道:“我得承认,我有点紧张——毕竟你可是汤姆·克鲁斯。”

克鲁斯笑着回应:“放松点,乔,我们只是聊聊电影和人生。”

这种轻松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深度交流奠定了基调。

克鲁斯首先谈到了他为何选择接受这次采访:“我一直很欣赏你的节目,因为它真实、直接,没有剧本。我想,也许现在是时候分享一些我平时不太谈论的东西。”罗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随即引导话题进入克鲁斯的职业生涯核心——他对电影近乎偏执的热爱。

当罗根问及为何坚持亲自完成高难度特技时,克鲁斯的回答简洁而有力:“观众值得最好的体验。如果他们知道那真的是我在驾驶飞机、跳楼或攀爬迪拜塔,那种震撼是完全不同的。”

他进一步解释,现代电影工业过度依赖CGI(计算机生成影像),而他认为真实的表演和实景拍摄才能赋予电影灵魂。

“《碟中谍6》里那场HALO跳伞(高空低开跳伞)戏,我们训练了一年半。”克鲁斯回忆道,“很多人觉得疯狂,但对我来说,这是对观众的尊重。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做到极致。”

罗根点头赞同,并追问这种态度是否源于他的早期经历。

克鲁斯坦言,1986年《壮志凌云》的成功让他意识到,观众渴望真实的情感与冒险,而不仅仅是特效堆砌的娱乐。

话题自然转向克鲁斯职业生涯的几个关键节点。

他提到,1996年《碟中谍》系列的开创不仅让他成为制片人,也让他对电影制作有了全新的掌控权。“我不想只是演一个角色,我想参与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剧本、选角、甚至营销策略。”这种掌控欲让他成为好莱坞少数几位能真正影响大片走向的演员之一。

然而,克鲁斯也承认,并非所有选择都一帆风顺。他提到2005年《世界大战》拍摄期间与斯皮尔伯格的合作:“那是一次学习过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教会我,有时候‘少即是多’。”

罗根敏锐地指出,克鲁斯的电影似乎总在平衡商业与艺术。

而后者笑着回应:“商业成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艺术价值,电影就只是商品。”

不可避免地,罗根触及了克鲁斯与山达基教的关联——这一话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始终围绕着他。

克鲁斯的回应比以往更加谨慎但坚定:“我的信仰是个人选择,就像每个人的信仰一样。它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但我从不希望它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罗根并未深究,而是将话题转向更广泛的哲学层面:“你是否认为,无论是信仰还是电影,人生的核心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克鲁斯点头:“完全正确,停滞就是倒退。”

访谈的后半段聚焦于克鲁斯的未来计划。他透露,《碟中谍7》和《碟中谍8》将采用背靠背拍摄模式,并包含“迄今为止最疯狂的特技。”

罗根开玩笑:“你该不会打算上太空吧?”克鲁斯神秘地笑了笑:“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此外,克鲁斯还提到他与NASA及SpaceX的合作项目,一部真正在太空拍摄的电影。

“这不仅仅是噱头,而是为了推动电影技术的边界。”他解释道,“如果我们能在太空拍电影,未来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乔·罗根将话题转向了一个影迷和评论家长期关注的焦点——汤姆·克鲁斯与奥斯卡奖的微妙关系。尽管克鲁斯是好莱坞最具票房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的演员之一,并曾凭借《生于七月四日》(1990)、《甜心先生》(1997)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