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寒潮来袭(2 / 2)

加入书签

杉矶的小古笛一行,也只能留在华盛顿,等待这场寒潮过去。

寒潮持续三天,弗吉尼亚州大规模停电,七十万户家庭陷入黑暗与低温。

记者站在积雪的街道上,背景是抢购物资的混乱人群,镜头却突然切回演播室,主播手持平板电脑,分析艾丽·范宁的围巾品牌如何带动电商销量激增。

这种报道的错位引发学界批评:气象灾害的公共属性被消费主义稀释,媒体的社会责任让位于流量争夺。

更深的矛盾在于“灾难美学”的泛滥,主流电视台采用高空航拍,将冰封的城市景观拍成史诗级画面,配以悲壮的交响乐。

自媒体博主则潜入停电的社区,将镜头对准黑暗中颤抖的烛光与冻红的指尖。他们用高饱和滤镜强化画面的戏剧性,配以煽情的字幕“现代文明的脆弱时刻”

却刻意忽略镜头外老人裹着毛毯数药片的窸窣声,这种对苦难的窥视式创作,本质上是将灾难降格为视觉奇观。

正如传播学者所指出的,当灾害报道的焦点从“发生什么”转向“如何呈现”,公共议题便沦为一场技术主义的狂欢。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灾难叙事上形成了诡异的共生关系。

前者用宏观数据构建权威性“七十万户停电”“经济损失超二十亿”,后者则以微观猎奇填补细节“主妇用雪水煮泡面”“大学生在车库开烛光派对”

这种分裂制造认知鸿沟,公众记住的是社交平台疯传的“冰棱艺术照”,而非弗吉尼亚州电网老化报告的具体页码。

更讽刺的是,某时尚杂志趁势推出专题《极寒穿搭指南》,将灾民裹着救济毛毯的形象称为“末世废土风”,消费主义对苦难的吞噬已从隐喻变为赤裸的现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