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好莱坞纪录片人物(2 / 2)
国际纪录片协会杰出纪录片奖,奠定“社会批判者”地位。
《科伦拜恩的保龄》(2002),探讨美国枪支暴力与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质问社会对暴力的纵容。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
《神经病人》(2007)** | 揭露美国医疗体系黑幕,抨击保险公司的贪婪与政府监管缺失。艾美奖提名;推动美国医改讨论。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2009),剖析2008年金融危机,揭露银行与政客勾结剥削民众的真相。 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引发全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
保守派指责迈克尔摩尔“煽动阶级对立”,但支持者认为他“为底层发声”。
《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成为美国左翼运动的标志性人物。
政治上也支持伯尼·桑德斯等进步派政治家,推动“全民医保”“反战”等议题。
只是最近迈克尔摩尔真摊上大事,一向批判保守派为主的“左翼”先锋人物,却在警察保护之下,前往国外暂时性躲避风头,因为他的住所被某些团体标记,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只能选择报警。
这源于他最近透露会探讨揭秘关于教会种族问题,这种问题,连美国总统都退避三舍,就算是宗教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古旋风都要三思而后行,他一个小纪录片导演真敢拿身家性命赌一把吗。
迈克尔摩尔选择性退却,也反映纪录片存在边界线,这是一次并不怎么体面的现实纪录片发展历程,不仅标志着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事业进入至暗时刻。也标志着好莱坞纪录片在这领域的光环已经褪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