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主动的靠近​(1 / 2)

加入书签

    那场青龙河边的生死救援和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心平气和的长谈,像一道强烈的光束,骤然穿透了横亘在姜凌霜和徐瀚飞之间那厚重而模糊的隔膜。光芒过后,世界并未立刻变得清晰明亮,但至少,那片曾经被阴影笼罩的区域,轮廓开始显现,一种全新的、带着试探性的连接,悄然建立。

    自那以后,凌霜发现自己去村尾那间破屋的频率,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这种“靠近”,并非刻意为之,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趋向。她为自己找到了许多看似合理的借口。

    自家菜园里的黄瓜、豆角熟了,她总会多摘一些,用新鲜的荷叶包好;母亲生前腌的咸菜开坛,她会舀出一小碗;甚至凌雪蒸了馒头,她也会挑两个最白净的留下。然后,她便很自然地朝着村尾走去。起初,她还会在门口踌躇片刻,找个由头,比如“菜吃不完,给你带些”,或者“这咸菜味道不错,你尝尝”。后来,连这些借口也渐渐省略了,敲门,递过去,仿佛成了一件寻常事。

    她不再仅仅送东西。她会带上几本从学校带回来的旧杂志或报纸,上面有关于外面世界的新闻和一些科普文章。“你看看这个,挺有意思的。”她会这样说,然后坐在门槛边的小凳上(他依旧只有一把破旧的椅子),简单地讲一讲里面的内容。有时,她甚至会拿出弟弟凌宇不会做的数学题——她明知以徐瀚飞的底子,这题目过于简单——假装困扰地请教:“这道题,我看了半天,思路总是不对,你能帮我看看吗?”

    徐瀚飞的反应,起初依旧是沉默和疏离的。对于送来的东西,他会迟疑一下,然后低声道谢接过,放在桌上。对于凌霜的讲述或提问,他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低垂,偶尔在她停顿的间隙,极轻地“嗯”一声,表示他在听。他从不主动提问,也极少发表看法,像一口深井,投下石子,只传来沉闷的回响。

    但凌霜的观察力是敏锐的。她渐渐发现,他的沉默,并非空洞的拒绝。当她讲述大学校园里有趣的社团活动,描述省城图书馆的浩瀚藏书,或者说起同学们对时事的激烈辩论时,她偶尔会捕捉到,他抬起眼,目光在她神采奕奕的脸上短暂停留。那目光不再是最初的冰冷或戒备,而是一种复杂的、带着遥远追忆和一丝难以察觉的……向往?当她读到报纸上关于某项新技术或远方城市的报道时,她会注意到他微微蹙起的眉头,那是在专注思考。当她“请教”数学题时,他虽然依旧话少,但会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写下清晰简洁的步骤,笔迹有力而优雅,与他干农活时的笨拙判若两人。

    她发现,他听得极其专注。她的每一句话,似乎都落入了那深潭般沉寂的眼眸里,激起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涟漪。他不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堡垒,而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在无声地吸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哪怕这些信息对他当下的处境而言,是如此遥远和不切实际。凌霜能感觉到,他内心深处那片冰封的领域,正在被一种温和的、持续的温度,极其缓慢地融化着。冰层之下,似乎有活水在悄然流动。

    这种变化是微妙的,却真实存在。凌霜的心中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最初那种混合着敬佩、同情和好奇的复杂情绪,渐渐沉淀、发酵,开始滋生出一种更微妙的情感——一种想要靠近、想要了解的亲近感。

    她开始期待这些短暂的探访。期待看到他打开门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不再是纯粹意外的微光;期待看到他专注倾听时,那紧抿的唇角偶尔流露出的、一丝几不可察的松动;甚至期待那种无需多言、却彼此心照的静谧氛围。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旧书报和泥土混合的气息。她说着,他听着,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

    有一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