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关门打狗(3 / 5)
名,我不知你面,
>但你在风里喊过,我在梦里应过。
>死非终点,忘才是深渊,
>我为你记一笔,你便归来一次。”
她笑了,轻声接唱:
>“纵使千年雪,压断松枝节,
>只要有人念,魂兮不灭。”
当晚,他们在营地升起篝火。苏砚将今日所得名录逐一诵读,声音清亮如泉。每一念完一个名字,她便在火堆旁插一根细木签,代表此人已被铭记。
忽然,火焰跳动了一下,映出一个模糊人影。那人穿着破烂商服,肩扛布包,嘴角含笑,嘴唇微动,似在说:“谢谢。”
没人看见他,除了苏砚。
她微微颔首:“陈阿弟,你的名字回家了。”
***
而在东海渔村,“共名堂”前香火不断。那位曾为吴阿婆送饭的老妇人已于去年离世,村民们自发为她立了一块小碑,上书:“守饭婆婆,姓名佚,然其德长存。”
这日清晨,一名少年渔民在退潮后的礁石间捡到一只锈蚀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纸页,竟是半部日记:
>**“咸和九年四月初七,今日收养第三个孤儿。孩子瘦得像柴,却笑着说‘阿公,明天会有鱼吃吗?’我骗他说会。其实船坏了,网也破了。但我不能让他怕。”**
>**“庆元三年腊月廿三,孩子们都成家了。我去看了他们的新房,躲在远处,不敢相认。我只是个外姓人,哪有资格当爹?”**
>**“最后一页写着:如果有一天你们看到这本日记,请记住,我叫林大根。我不是你们的血亲,但我爱你们,胜过亲生。”**
少年捧着日记冲进祠堂,全村震惊。原来那位带领亡魂护村的“林大根”,不仅真实存在,还留下了文字。
村长当即召集族老,决定将“共名堂”扩建为“忆源祠”,并将林大根之名正式列入主祭名单。更令人动容的是,十二位被收养者的后代齐聚祠堂,齐声宣告:“从今日起,我们皆姓‘林’,不分血脉,只论恩义。”
消息传至北岭,招娣站在塔顶,望着东南方向,久久不语。良久,它低声呢喃:“阿禾奶奶,你看,他们开始自己守护名字了。”
***
京城之中,新一代皇帝登基已五年。他未曾见过阿禾,却在宫中设了一间“听名阁”,每日晨起必读一则民间上报的无名事迹。这一日,太监呈上一封奏折,来自西南边陲:
>“启禀圣上:近日发现一处古战场遗址,出土铠甲残片百余,经考证属南梁时期。当地老人口述,此地曾有一支‘无番号军’,由流民、罪囚、逃奴组成,奉命断后阻敌,全军覆没,无人生还。因其出身卑贱,史书无载,坟茔无碑。今村民自发集资,欲立‘众魂碑’,恳请朝廷赐名认可。”
皇帝沉吟片刻,提笔朱批:
**“国有忠魂,不论出身;史有遗珠,朕当拾之。准立碑,赐名‘赤心营’,列入忠隐司追谥名录。”**
批毕,他走出宫殿,恰逢春雨初歇。御花园中,竟开出一片白色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